第四十七章 人才濟濟(第2/2 頁)
於是上前逐個檢查,這個摸摸那個瞧瞧,最後挑選了一百多名做桌椅板凳做的最好的匠人。
其他匠人可就不幹了,又不是隻有木匠,其他的石匠、泥瓦匠、鐵匠、皮匠、氈匠、剃頭匠、裁縫匠、火器匠等也紛紛要求考試。
吳兆弿只好挨個出題,比如石匠讓他們做一件石器,泥瓦匠就砌一個房子的模型,鐵匠就讓他們打一件鐵器。
這麼折騰下來便花掉了三天三夜,每個人都將自己的職業工作練得爐火純青,為了這次考試也是拼盡了全力,最後吳兆弿實在分辨不出好壞,只得全部收下。
那這麼一來木匠們又不幹了,為什麼其他工匠全收,而木匠只收了一百多名,這太不公平了,迫於輿論吳兆弿只好將木匠全收。
姚義平見此一幕也嚇得不輕,這吳兆弿好大的膽子,幾千名工匠竟然全都收了,義軍這麼窮哪有這麼多錢供養。
但轉念一想,義軍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很多地方還需要工匠們建設,於是只好咬咬牙從府庫出錢,並且還為他們安排了住所。
接下來便是文試,這次來的人便少了許多,只有幾百多人,畢竟古代讀書人本就少,發配到東北的也就不是很多了。
吳兆弿有科舉的經驗,因此這次考試便順利得多,他先是出了幾條四書五經裡的內容,讓考生們解釋意思。
前幾題不用說都是送分題,古人人為了考功名早將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其意思也是爛熟於心,吳兆弿剛一念題目考生們便頓時奮筆疾書了起來。
最後吳兆弿說道:“爾等應該盡知義軍羸弱,兵員不過數萬,城池不過汪清、寧古塔兩城也,而今韃子朝廷勢大,各位考生對此有何妙計?”
這時候不少考生便抓耳撓腮了起來,要說背四書五經等死書倒還有兩下子,但面對治國之道卻是不太行。
但他們之中大部分的都在朝廷做過官,說兩句場面話還是可以的,於是他們又重新將筆頭放在紙面上飛舞,只有小部分人在呆愣。
很快第一個交卷的人出現了,正是吳兆騫的得意弟子姚義平陳光召,此人恭恭敬敬地將卷子遞給吳兆弿,站在原地等待其閱覽。
吳兆騫臨走前還特意囑託吳兆弿說此人是大才,一定要好好培養,沒想到他今日會是第一個交卷的人。
吳兆弿拿過試卷一看,好傢伙,前面的送分題全部答對,最後的策論題更是讓自己眼前一亮,於是滿意地讓陳光召退出考場,隨後又為其他普通考試捏了一把汗。
果然龍城書院的其他的學生見陳光召都已經交卷了,連忙也遞上了自己的試卷,陸陸續續有十多名考生交卷離場。
其他考試不禁嘖嘖稱奇,這些龍城書院的人難道都是文曲星下凡嗎。
策論題可不比前面的送分題,靈感怎麼可能突然便迸發了出來。
看來寧古塔果然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啊,剩下的考生們紛紛使出了十二分努力,搜腸刮肚般搜尋著腦中的知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