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人才濟濟(第1/2 頁)
姚義平也不管金聖賢驚奇的表情,徑直拉著易小龍便向龍城書院走去。
金聖賢也想見識見識這寧古塔的人才便吩咐李拾壹整理軍隊。李拾壹見狀卻也不好拒絕,只是道了一句慢走便心不甘情不願地招呼士兵整理進城。
幾人一路上有說有笑,很快便到了龍城書院,只見院門前正站著一位器宇不凡的人,很明顯正是吳兆弿。
原來吳兆弿早已在此等候多時。大批隊伍進城的訊息哪能瞞過他的耳朵,並且已經猜出是易小龍等人回來了。
時間要拉回到幾天前。
易小龍跟他約定三日後將會召開科舉,但關於錢的事卻隻字未提,自己都有些懊悔為什麼要答應這件事。
但已經答應人家了,總不能反悔吧,於是吳兆弿只好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並且還跟親友借了許多,勉強湊了一百兩用來購買筆墨紙硯。
雖說書院內的空間很大,絕對能容納得起數百人,可是書院裡的桌椅板凳沒這麼多,總不能坐地上考試吧。
而古代的桌椅板凳一般都是請木匠師傅現場來做,並且價格也不低,但考慮到現在現做肯定是來不及的,況且自己也沒這麼多錢,因此一直沒個主意。
木匠師傅在古代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職業,所以大家對木匠師傅比較尊重,往往在稱呼後面加上個“師傅”二字。
從成本考慮,一捆柴大約是10文,而能用來做木料的木材則是50文,木匠師傅一天的工錢至少是100文。
另外建築師在古代尤為珍貴,特別是木匠,在各種各樣的木工製作上都用到木匠,比如,鉚,柳,扣等,每一步都非常非常重要。
你別看做一套桌椅板凳就是幾塊木板幾條木腿的事,寧古塔至少有數百名流放文人,個個都是能來參加考試的。
他們可沒有吳兆弿日子這般過得好,平時都餓得面黃肌瘦,聽說參加義軍舉辦的科舉還有錢領,自然是擠破腦袋也要來參加。
這可不是大床鋪還能擠一擠,考試肯定是得一人一張桌子,不然湊那麼近還不得抄襲了,那麼科舉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於是吳兆弿靈機一動,將匠試安排在文試前面,而匠試的內容便是讓他們親手製作一套桌椅板凳。
這樣一來,不僅考試的題目不需要自己另外出,而且連做桌椅板凳的錢也省了,工匠們到時候肯定會大展手藝,質量不用愁。
自己只需要出筆墨紙硯的錢和匠人們所需的木料錢還有置辦工具的錢,另外這麼多人參加,光靠自己監考肯定是看不過來的,因此還得僱人監考。
饒是吳兆弿如此精打細算,但這一趟下來仍花費巨大,本想著找易小龍報銷,等他再去打聽時,易小龍早就沒了身影,只好去了寧古塔將軍府找到姚義平。
姚義平聽說有人找他,便立馬接見了他,聞言也是一頭霧水,易小龍啥時候又弄了個科舉?
但見吳兆弿說得鄭重其事,表情也不似作家,於是便將信將疑地給了他一些錢,說剩下的錢等易小龍回來再說。
吳兆弿又問易小龍去哪了,姚義平只說是去建養馬場了,自己也不知道他啥時候回來,吳兆弿只得作罷。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科舉考試的當天。
只見人群浩浩蕩蕩地擁入書院,吳兆弿還是低估了前來考試的人數,看這架勢至少有數千人,畢竟這種中了就能拿錢的買賣誰都稀罕做。
吳兆弿宣佈先開始考試的是匠試,然後將匠人分作好幾批,第一批考完才能進第二批,而考試的試題便是每人做一套桌椅板凳。
匠人們也沒參加過科舉,聽到製作桌椅板凳的考題也不奇怪,於是照著吳兆弿的吩咐辦,半天時間便做出了數百把桌椅板凳。
吳兆弿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