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第1/2 頁)
「不了,還要繼續趕路的。」
「唔,戍北天寒,那倒是辛苦。不過,嬸子提醒您一句,您要是往連州去,可得儘早,開春以後就別動身了。」
她倒是不去連州,能猜出這販婦因何勸她,果不其然,便聽她道:「連州緊挨著塌它王部落,往年一貫開春就要打仗。從前還有周將軍,他的撫北軍是暗夜裡的群狼,很能跟那夥梟鷹周旋,可現如今大夥都傳,周將軍叫皇帝老兒下了大獄,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嚒!作,作……」
「作繭自縛。」路金喆替她補上。
「對,對!就是這話說呢,小公子是南邊來的,訊息總比我們聽得多,可曾聽說周將軍近況?」
路金喆搖了搖頭,她離京已有月餘,並不比這販婦知道的更多。
「我也聽說的不多,只知道宣白兩案,唯有周將一案尚未定結,若結案,想來必有皇榜昭示天下,咱們多擔心著急也無用。周將軍於戍北意義重大,朝廷總有公允的人,會保他無恙。」
那販婦聽她這麼說,彷彿果真瞧見皇榜似的,一連道是。
路金喆瞧天色到晌午,略逛了幾處,便往回走,心裡又生出些不一樣的感慨。
她這一路北行,投宿多家行館客棧,也每每聽到沿途旅人百姓的民聲,他們對轟動一時的宣白兩案有著明顯區別於浣州與京師人的態度,除了對浣州行宮敕藍花月夜盛景發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猜測外,更多的是對撫北軍南下,周子衿被緝一事憤憤不平。
反而對白辭裴宣等人的犯上謀逆,無動於衷,至於什麼浣州商會,以財行求,連談資也不屑算上。
與真正的戍北人來說,什麼官吏商賈貪腐勾結,貴胄公卿爾虞我詐,都不及大雪、過冬、抵禦外族等事宜深入人心。
……
同一時刻,遠據此地兩千里遠的京師。
刑部天字牢房。
老爺兒正曬得人犯瞌睡,提牢廳幾個司獄卻誠惶誠恐侍立在監門外,一絲兒也不敢懈怠。
來了,來了!
幾人眉眼示意,紛紛垂首,恭肅著儀態。
這幾日天放晴,時人多穿棉,遙遙走來的那人卻彷彿多怕凍似的,大中午的,仍舊裹著一件大毛出峰的銀貂皮大氅。這氅衣輕軟柔順,隨著他步態翻騰,彷彿活物一般,在日頭底下泛著粼粼的光。
尋常人可不允穿貂,銀貂更是連王族都禁用之色,幾個司獄忙行禮問安:「參見皇太子殿下,皇太子萬福金安!」
裴宛抬抬手,並未多言,這陣子他每隔一旬便來此地探監,都叫刑部這些人摸出規律了。
……
周子衿住的天字牢房遠沒有外頭民間謠傳的那麼冰冷昏暗,當然跟自家將軍府是沒法比,但起臥兩居室,床榻桌案俱全,油燈不限量,還給生炭盆,比別個犯人待遇好出一大截了。
也蓋因此,裴宛心裡才不免揣測,這人是不是住上癮了,不然怎麼不論他如何遊說,都不見他有意出來。
「殿下又來叨擾?」
聽聽,說的是人話嚒?
裴宛蹙著眉,往那草蓆上蒲團一坐,雖然是將軍的囹圄,但終究是囹圄,地上未及清掃的碳灰立時將銀貂染上一團墨色。
太子渾不在意,偏將軍眼尖,笑道:「完了,殿下這氅衣不能要了,染成燻貂——逾了制嘍!」
裴宛擰眉,沒理他的話。
周子衿到底牢做得久了,嘴巴癢癢,連太子頭上都敢撩兩把,不禁偏過身來,笑道:「殿下,瞧瞧您,怎的沒坐牢的反比臣這坐牢的還苦瓜臉?是心有鬱結?」
裴宛伸出一隻手,把他擋開來去,嫌棄之色越發明顯。
「前日,塌它託連州府向陛下送來國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