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難以承受的好意(第2/3 頁)
都完成的七七八八了。
一旁的吳三桂早就咽口水嚥到嘴巴里乾涸無比了:“劉一峰,還要等多久?”
“你去看看宋大人起床了沒。”
“哦。”
一刻鐘後,吳三桂跑了回來:“起床了,老師也正好餓了。”
“那就上菜吧。”
在吳三桂離開的這一刻鐘裡,劉一峰把最後的粉絲加入酸菜燉排骨中,熄滅了把子肉的火卻依然蓋著鍋蓋燜著入味。
胡椒蒸雞也全部拿了出來,雞肉被幫廚們改刀切成小塊,放回了盤子中。而蒸雞時流出來的混入了胡椒粉的雞湯集中倒入大碗中,再一一淋澆在雞肉塊上,撒上大量的嫩蔥青切成的蔥花。最後是燒熱的豬油,淋在蔥花和雞肉上,蔥香,肉香和胡椒香就被激了出來。
剩餘的蔥白全部切碎,倒入燜煮的雞腿肉中,關火用餘溫炒熟蔥末,等到蔥末中的蔥香炒出來後,蔥中辛辣的物質也就融入雞肉中了,蔥花只剩餘清甜。
等宋應星帶領自己的3個學生,5個錦衣衛旗官和流鬼城海事局管事坐下後,廚師們把4道菜端上桌,並給沒人舔了碗米飯。
上桌前,除了一直旁觀的吳三桂和早就對劉一峰廚藝有信心的宋應星外,剩餘8人心裡只有那幾罐吳三桂買來的上好女兒紅。
但上桌後,他們瘋狂咽口水和不停翻動的喉嚨都說明了他們眼中只有菜餚,沒有女兒紅了。
事實也差不多,宋應星動了第一筷子後,眾人除了一起幹了第一杯酒外,沒人再去碰女兒紅了,瘋狂的筷子又如雨下,裝菜餚的盤碗以極快的速度就露出了自己的底部。
兩刻鐘後,劉一峰被宋應星請來時,除了酸菜燉排骨的底湯還有剩餘外,其他幾道菜的連底湯都被他們用來泡飯吃了。
“我這幾日的飲食,都是你做的?”
“回大人話,是的。”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士?”
“劉一峰,老家巴蜀蓉城。”
“巴蜀的人怎麼會成為民夫的?”
這也是這桌上其他人都想問的問題,有這廚藝,在京城的那幾家大食府當個大廚都夠榮華富貴一生了。
話說,,換源app, 版。】
“回大人話,行商,路過登州府遇到了賊人,他們剃掉了我的頭髮逼我做賊。後來我逃了出來卻失足落海被漁民所救,但他們以為我是髡賊直接送金州官府了。”
“我在官府中被關了好些時日,金州官府也不審我,衙役們也不聽我的冤情。後來我們商行來招民夫,我見繼續關下去不是個辦法,只能被迫簽署了契約成為了民夫了。”
這番話是劉一峰思考了很久的解釋自己來歷的說辭,基本上只要沒有人抓住他巴蜀出身的細節不放,是完全能唬住人的。
宋應星和海事局管事都有些尷尬,自從十年前陛下下令沿海各府開始往東山州移民,類似劉一峰這種情況那真的是層出不窮的。
雖然大部分民夫不是犯事之人就是窮到只能賣身的泥腿子,但還是有少部分劉一峰這類被冤枉的人。
這也沒辦法,沿海各州府要完成朝廷的任務,商行要賺錢,官商勾結下總會出現齷齪事的。而且明律對於拐賣人口一向都是重刑,最嚴重的拐賣13歲以下的孩童是直接施以凌遲的。
所以沿海各州府只能瘋狂的抓捕各類犯事之人,或者製造犯事之人,然後威逼利誘他們去東山州。但就算這樣,這幾年犯人也學聰明瞭,寧願在中原服刑也不願意去苦寒之地東山州。
“我相信一個能作出這桌佳餚的人,肯定不是什麼髡賊的。”
這桌上沒有沒眼力見的人,連錦衣衛都聽出來了宋應星在替劉一峰定性,看來是想免除這個牛高馬大年輕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