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2 頁)
這種不穩定性正是生命的特性,因為它要永不止息地改變自己的位置,才得以保有自我的形態‐‐就像耍特技的人,將一根長杆頂在鼻尖一樣。
&ldo;可是這些神奇的生化分子,首先得由無機物質組合,然後生命方能存在。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太陽輻射出的能量,作用在我們所謂的海洋‐‐那些巨量溶液中,有機分子的複雜度才會漸漸增加。從甲烷變成甲醛,最後變成糖類和澱粉,這是一條途徑;而從尿素變成核苷酸再變成核酸,又是另一條途徑;此外,從尿素變成胺基酸再變成蛋白質,則是第三條可能的途徑。當然,原子的這些組合與蛻變,全都是一些隨機現象。在某個世界上,這個過程也許需要幾百萬年才能完成,而在另一個世界,也許只需要幾百年的時間。當然,前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後者。事實上,最可能的情形,是根本沒有任何結果產生。
&ldo;如今,對於所有相關的反應鏈,有機物理化學家都已做出極精確的描述,尤其是其中的能量學,也就是說,每個原子轉移所伴隨的能量變化關係。現在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生命建立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性步驟,必須在沒有輻射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如果這點令您感到奇怪,行政官,那我只能說,光化學‐‐它專門研究輻射能所引發的化學反應‐‐已經是一門極成熟的科學。在光化學中,有無數非常簡單的反應,在有光子存在的情況下,會朝某個固定方向進行,而在欠缺光子的時候,反應的方向卻剛好相反。
&ldo;在普通的世界上,太陽是唯一的輻射能量源,至少是最主要的來源。當烏雲遮日的時候,或者在晚間,碳與氮的化合物便會組合及重組。因為在這些情況下,太陽能的量子不會撞擊在它們身上‐‐像保齡球撞向無數個無限小的球瓶那樣‐‐所以那些反應才有可能發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