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勢”(第2/2 頁)
贏呢?就是因為勢,如同河流自上而下,奔流不止;如同圓石自山上滾下,自然而然。
即使其中可能會有波折,但大勢所趨,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勢近於道,是關於戰爭的道。
戰爭並不是發生在戰場之上,這些都只是形,戰爭的勝敗早就已經在戰前雙方的“勢”中體現出來了。
兵無常形,亦無常勢,“勢”在戰爭中也是會不斷變化的,一旦條件發生變化,勢也會相應轉變。
比如《論持久戰》中的三個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反映的就是我軍從劣勢、均勢到優勢的轉變,勢的轉變是由兩國國土面積、人口、兩軍數量、戰爭性質以及國際局勢綜合決定的。
善戰者謀的是勢,而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勝敗。
所以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真正的善戰者並不一定在戰場上取得了多大的勝利,被世人所知,而是透過各種方法增強己方的勢,減弱對方的勢,而這種人可能並不直接出現在戰場上,而處於幕後。
《論持久戰》作為我軍抗日的核心思想,難道不比打下幾座城池更重要嗎?
,!
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贏得無數百姓的支援,積聚起來的“勢”,難道不比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更重要嗎?
這就是善戰者,可能並不直接出現在戰場上,並不參與某一次具體戰爭,但每一個影響勢的決策,都會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看起來有點玄,涉及到規律層面的東西,但其實執行起來也很簡單。
天下最大的勢就是百姓,如果某個人,某個勢力能夠得到絕大部分百姓的支援,這樣的勢將無可阻擋。
一個王朝的產生,就是支援新生勢力的百姓多於支援舊勢力的百姓;一個王朝的毀滅,是由於原本支援它的百姓,轉而支援其他勢力。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誰都知道這樣的規律,重要的是誰能利用這樣的規律。
當然,除了百姓以外,還有其他許多影響勢的因素,不過百姓才是大勢,其他都是小勢。
賈珠在葉赫部和韃靼三部執行的政策,其實就是在聚勢。
同樣的,統一整個北方也是為了聚勢,聚碾壓大乾之勢。
就算隆正帝有心抵抗,官員們會抵抗嗎,百姓們會抵抗嗎?
從0到1會很艱難,但是從1到10就要容易得多,從10到100就是順水推舟,從100到無窮大就是大勢所趨,自然而然。
賈珠的勢力發展,已經到了順水推舟的程度,統一歐亞後,應該就是大勢所趨了。
:()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