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儘管中風是天子家族幾代以來的老毛病了,但這仍然算是個偶然的事件,不過,鄭注能藥到病除,卻是偶然中的必然。上天註定要給鄭注這麼一個機遇,因為這個機遇,先是他本人,然後是李仲言,走上了帝國政治舞臺中心。他們二人在未來的一年裡進而得以主宰了朝政,甚至成為了文宗百挑千選之下的最後垂青者,為天子發動了第二次也是最主要和最後一次反擊,這一次反擊更為驚心動魄。
四
鄭注在醫術上確實有一套。
說起來話就長了。鄭注本姓魚,因為鄭氏是大姓望族,遂冒姓為鄭,早年就以醫藥之術遊於長安權貴之間,後來他也正是憑藉此道才得以投入王守澄的門下。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起,鄭注先是被李愬所用,署為節度衙推等職,隨之轉戰各地。鄭注醫術精湛,屢驗其效,李愬對他極為賞識,漸漸地,連軍政大事之可否,都經常與之商討參決。鄭注在這方面也表現出很高的才略,為之籌謀,皆得採納,因而得以在李愬軍中挾恩嬌縱,作威作福,惹得軍府將士甚為怨怒,都欲除之而後快。但李愬看中了他的智術和醫道,每為袒護,大家敢怒不敢言。
王守澄當時在李愬軍中任監軍,聽得將士們反映,也很討厭鄭注。後來,鄭注結怨太深,軍將們都忍無可忍,紛紛到守澄處訴苦,守澄便去請求李愬排斥此人。
李愬一笑:&ldo;情況我都知道,鄭注是有這些毛病。不過,這個人確實是個奇才,將軍若是不信,不妨與其談談,要真是一無所取,去之未晚。&rdo;當時宦官出為監軍,多掛諸衛將軍之銜,故李尊稱守澄為&ldo;將軍&rdo;。
說罷,李愬吩咐傳話鄭注,&ldo;內衙將軍召見。&rdo;
守澄面有難色,心想:&ldo;我怎麼能見這麼個人!&rdo;但節度使如此說,他也不能完全推託。沒辦法,守澄很勉強地接見了鄭注。
有陰詭之機的人天生有一種常人很難具備的才能,這就是善揣人意。不惟如此,這種人更有一種以片言隻語打動人心的機辯,一般人是很難抗拒的。果然,守澄與鄭注略談了一會,就被他完全征服了。從外廳談到內室,兩人促膝投分,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從此,鄭注成為了守澄的親信,並隨之入京,開始了他不平凡的活動。
長慶、寶曆之際,王守澄入知樞密,專領國政,鄭注如魚得水,往往是晝伏夜動,專門從事守澄不能公開進行的勾當,一時門庭若市,從奸巧之徒到朝廷大臣,無不爭趣其門。長安城中的人都知道,要找王守澄辦事,先要去求鄭注,當年李逢吉入相,就是透過侄子李仲言走的這條門路。京師好事者給他起了個外號,曰&ldo;魚鄭&rdo;,後來乾脆稱之為&ldo;水族&rdo;,取其本姓之字義,也有譏諷他圓滑巧佞的意思。
宋申錫事件後,鄭注外放為邠寧行軍司馬,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九月,卸職入京師時,被御史重重地參了一本,差一點完蛋。
首倡者是侍御史李款,在十天之內,連續上了十幾道奏章,請將鄭注交付法司。王守澄見風聲甚緊,便把他藏在自己的神策右軍軍營裡。鄭注也知道,因為宋申錫冤案,自己犯了眾怒,眼下只能縮頭不出,避避風頭再說。有王守澄的保護,一兩個朝官的彈劾倒也是奈何他不得的。
但其中還有一個值得細細說上兩句的事情。
宦官之中,也大有派別,早年的李忠言與俱文珍的分野就是一例。特別是宦官分領左右神策軍,兩中尉地位相當,為爭取權力,自然就有分歧和衝突。這也是由來已久了,左軍先是馬玄亮,與當時的右軍梁守謙就有不和。眼下右軍的王守澄獨掌大權,挾天子把持朝政,宦官中便就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滿,其中包括現時左軍中尉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