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第2/2 頁)
士&rdo;一科最為顯要,一旦得中進士,那簡直就是一件光耀無比的事情,此後釋褐入仕、出將入相,都指日可待。後人有所謂&ldo;簪紱望之繼世,草澤望之起家&rdo;之語,就是指的進士科。士子一生榮辱,寄乎其中。
李宗閔 牛僧孺 李德裕(3)
本朝&ldo;進士試&rdo;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不糊名,也就是閱卷者(主試官)可以知道這是某人的卷子;二是試詩賦,亦即考試內容以寫詩作賦為主。由此,整個過程便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情形:
首先是可以公開推薦;其次是考試重才藝不重實學,舉子們平日的聲譽重於臨場的發揮。
主試者稱為&ldo;知貢舉&rdo;,就是&ldo;特命主掌貢舉考試&rdo;的意思,一般以朝廷名望大臣擔任。與知貢舉者關係密切的人,可以公開為他推薦才人,這也是朝廷出於不拘一格廣泛選拔人才的考慮。而舉子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華,往往提早很多時間,向公卿大夫投獻詩文,以博得他們的賞識和引薦,同時營造聲譽,期望來年中進士。所以每年的秋天,都有數千舉子云集長安,奔走於名公貴仕之間,希望他們向主司推薦。有時,甚至在考試之前直接向主考獻詩,陳訴衷情。
這是應試的技巧,也是必由之路。否則,起於泥塗、升騰雲空的一腔抱負,就有可能成為泡影。
當年柳宗元的一位朋友下第後,找他請教。柳子厚贈他四個字:&ldo;先聲後實。&rdo;這話怎麼講?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一定要先給主司一個印象,然後才能在考試中用上真才實學。
知貢舉者擁有生殺大權,而每年卻只有極少數人能登進士第,因此,一旦得中,及第者必對知貢舉者感恩終身。時人把主試稱為&ldo;座主&rdo;,把當年進士稱為&ldo;門生&rdo;,&ldo;座主&rdo;之於&ldo;門生&rdo;,不啻於恩重父母、義同再造,這種關係可非同小可!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