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2/2 頁)
天子這話聽起來似乎更應該對自己說才對。
兩個月後,時間到了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二月,李師道被部下殺死,朝廷收復了淄青十二州。淄青自李正己以來,子孫相承不受朝命凡五十四年,是地最廣、兵最多的一鎮。淄青被滅,表明元和時代的對藩鎮的戰爭順利結束了,帝國重新實現了統一。
這當然是天子聖明的結果,可是長安城中卻偏偏有這樣一種言論在流傳,說是裴度矜伐功勞,將大功歸於己身,已到了讓人不能容忍的地步。有人還舉例說,韓愈的那篇《平淮西碑》刻意抹殺了著名功臣李愬的事跡,過高地抬高了裴度的功績就是最好的證明。蔡州甚至傳來訊息,說李愬部下的老兵不滿意碑文對李愬的不公正態度,把那塊碑都推倒了。一時間眾說紛紜,也不知是真是假,更不用說是源出何處了。
但有很多事情卻是活生生的現實:四月二十九日,裴度被命為河東節度使,出鎮太原。
七月二十日,令孤楚被徵召回朝並拜相,與皇甫鎛同知政事。
同一時間,憲宗下詔磨去韓愈撰寫的《平淮西碑》,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十二月,碑成。就在這個月,崔群被貶為潭州刺史。
事情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可不論怎麼說,人人都發自內心地感到這幾年來確實可稱作是一次&ldo;中興&rdo;,至少把德宗皇帝給人留下的那種痛苦的回憶抹得一乾二淨了。長於歷史的人還經常把當前的興旺與太宗的貞觀和玄宗的開元時期相比,可見人心思治之一斑。可是,天子的主要功績&ldo;削平僭亂&rdo;其實是有很大水分的,在諸鎮中,只有勢力單薄的淮西是惟一真正被擊滅的,河北三鎮無不出於歸降。山東之地中地形最重要的是魏博,兵源最廣的是淄青,距離最遠的是幽州,其根基都未被動搖。環土三千里,植根七十年,若不予以徹底摧毀,又何談&ldo;削平&rdo;?就算是叛亂暫時被蕩平了,但卻遠不能算是治世的實現,統一亦不意謂著太平,更不意謂著永久。若要以為天下從此太平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自古以來,暫時的成功往往就是徹底失敗的最好溫床,正如其時一位大臣諫議大夫武儒衡--已故宰相武元衡的堂弟--在給皇上的一份奏疏中所說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