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莊周墓前的奇遇(下)(第2/4 頁)
說了,還要一群人去修煉,人一多,思想就雜亂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意存在,不同的道意相互影響,這還修什麼道呢?簡直就是胡鬧,在你的記憶之中的道士,不是好東西的遠多於是好東西的,且不說在我們之前的寇謙之,唐的道士,就我們之後,林素之,郭京這些人,帶投大哥的全真教,甚至在那個年代的那些人,最經典神道教也是道教。固然縱觀歷史長河確實有那麼幾個好的,但就大方向來看,甚至說你們開過的時候,整個道教找得到一個好的嗎?”
李星群沉默了,完全找不到!只能苦笑的:“啊,哈哈。”
“宗教在人類很早的時候就誕生了,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面對著生死之間的大恐怖,祖師這樣的人物確實是極少的,所以人類需要一種信仰,來安慰自己的內心,死後的世界沒有人知道,就現在道教的什麼三清四御之類的,稍微知道一點歷史的都知道來源於佛教的三世佛,四大菩薩。更不要說葛洪把活人拉進去當神的,比如說嚴白虎,比如說關羽,這些都是殺黃巾軍起家的,那麼黃巾軍算不算道教呢?這個世界有沒有神明不知道,至少道教的神明肯定是假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老頭繼續說道:“所以我對宗教的看法,就是既要打壓,也要扶持。打壓的不能讓他們隨便佔地,擁有自己的武裝,比如說現在的老林寺和龍虎山和國中之國有什麼區別?和尚我管不了,就道士來說,既然是選擇歸隱,為什麼不能自食其力呢?人陶淵明都說的,採菊東籬下。你要修道沒有錯,但是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情,這是打壓,扶持是什麼?那就是在不准他們擴充自己的土地,擁有自己的武裝的前提下,可以給他們發一下工資作為補償,可以提高他們的精神地位,讓痛苦的百姓能夠有一個解脫點,這就是打壓和扶持。”
李星群點頭說:“老先生你既然能看見我的記憶,我懷疑你是不是在抄襲我的記憶。”
老頭打個哈哈說:“呵呵,誰知道呢?”
“老先生你一直說的道意是什麼?”
“簡單一以貫之謂之道,每個人的道是不一樣的,你也是熟讀《道德經》和《南華經》你認為祖師和老子的道是一個道嗎?”
李星群猶豫了一下說:“這隻代表我一個人的思想。我認為老子的思想更加的理性一些,但充滿了理想主義,比如說小國寡民。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一段,裡面就充滿了,想象的感覺,這裡面有一些浪漫主義在裡面。”
“而莊周的《逍遙遊》可以說自由自在,逍遙,但是在我看來並不算真的逍遙,至於原因我很難說出來,就是一種感覺,感覺到莊子是對現實的無奈,寄脫於虛無縹緲的東西無奈之舉,所以莊子看起來比老子逍遙不假,但要說灑脫,感覺老子要更灑脫一點。”
“哈哈,那麼多讀道的人,還是第一個有你這樣想法的人,有趣的解讀,你說的也不算錯,老子所在的年代是在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至少還有最基本的道德,等到了莊子所在的戰國時期,這個社會都是無序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確實是處於一種‘自由’的形態,不過這種形態和你後世的自由是兩個概念,這樣的自由世界,是隨時有可能殞命的世界,祖師爺在這樣的環境下,對社會絕望,甚至說,寄希望與虛無縹緲的東西也不是不能理解,倒也算不上錯,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並不奇怪,小友並不需要拘束。現在我來回答小友的問題,道家也好,儒家也好,都是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