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第1/3 頁)
誰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誰都談天說地的時候。
陳默也不例外。
陳默常常和朋友交談。有時候談論女人孩子同事同學朋友,有時候談論房子汽車,有時候談論哲學,也有時候談論時事。甚至金瓶梅等小說也能尋到志同道合的人交談。
不得不說,交流可讓人產生靈感,可以得到許多收穫。每個人的想法都大不一樣,這些想法在交流中透過碰撞,便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變化,讓人得到難以想象的收穫。
可是,陳默從未與人談論過這麼正式的話題:
道,什麼是道?
他從不談論這種話題,也認為這種話題沒有任何意義。可現在一位得道高人卻在想他詢問什麼是道。
陳默很頭疼。
他這一輩子都沒有如此頭痛過。這個問題太嚴肅了,實在非他能所能回答。
陳默張了張口,又閉上嘴巴。
他張口是要拒絕回答,因為他不知道、可對上赤松子的目光,又閉上嘴巴,感覺自己似乎應該要給赤松子一個回答。
不因其他,只因赤松子傳授他白駒過隙,又幫他創造逍遙遊。
可如何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陳默忽然有一種呼吸困難的感覺,因此他下了馬車,一邊走,一邊思索。
驚鯢、赤松子也下了馬車。
他們跟在陳默身後。
他們雖然跟著陳默,但目的不一樣。
赤松子在等待答案,而驚鯢則是保護陳默。
褚期等人不是聾子,他們也知道赤松子不是惡客。可是他們看到三個人,還是有些驚訝。
這是一種任誰都能察覺的奇怪氛圍。
陳默走了走著,來到山坡上。
他停下。
他望著遠方的風景。
遠方有花、有樹、有河流、有莊稼,有人。
他的眼睛雖然在看,但心卻已飄遠。
他在回憶,他在思考。
如何才能回答赤松子的問題。
許久,陳默道:“據我所知,這兩句話雖然都達到很高深的境界,卻未見本心。”
赤松子道:“願聞其詳。”
陳默一邊思索一邊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輕拂拭,勿使惹塵埃’,此言是一個名叫神秀的高人所作,菩提樹代表智慧,明鏡臺代表修行,塵埃則代表紅塵俗世,若想保持智慧,進行修行,就必須將紅塵排除在外!”
赤松子有些訝異,道:“聽閣下解讀,此神秀卻頗符合道家天宗宗旨。”
陳默笑了笑,繼續道:“後一句則是慧能所作,他的意思是世上一切皆無,又何必在意身是在紅塵中,還是在紅塵外呢?”
赤松子不由嘆息道:“慧能似頗符合人宗宗旨。”略作停頓道:“無論慧能也好,神秀也罷,雖然頗符合人宗與天宗,但又差別不小。”
陳默平靜道:‘這兩人有一個共同的師傅,此人叫弘忍!弘忍對於兩人話語,也都給出了定論。’
“什麼定論?”
“他給神秀的定論是未見本心,而給慧能的定論,也是未見本心。”
“為何?”
陳默苦笑道:“前者修行是將自身與天地隔絕在外,只求自我自在,故而被他視作小道。後者則認為世上一切皆無,弘忍看來雖然比前者神秀要高明一些,仍舊未見本心,然最後他將自身衣缽傳授給了慧能。”
略作停頓道:“這位弘忍大師的衣缽其實也不過八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陳默思考良久,才將壇經上所述之事回憶起來。可陳默卻並無太多領悟,畢竟他不修佛,也不修道,他只是世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