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業機會的資金擺脫了束縛。這樣做的結果是:經濟迅速騰飛,技術創新源源不斷,無論是個人電腦、手機行業還是網際網路都表現非凡。
的確,也許某一天當我們回顧歷史時,我們會發現1982年到2007年這些年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現在我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一些便利,無論是自動取款機或是DVD影碟機,又或是家用電腦和CT掃描器,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要麼根本不存在,即便存在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被廣泛應用。這一時期之所以輝煌,不僅僅是因為有了這些形形色色的新發明。只需看上一場20世紀70年代拍攝的老電影,看看影片中人們使用的家用電器、開的汽車或是住的房屋,我們就能清楚地發現,那時人們的生活質量要比現在低得多,更何況影片中的場景早就被好萊塢不知美化了多少倍了。這是一條漫長的發展道路。現如今,不僅是富人,社會上各個不同階層的人們,大家的生活都比以前過得好。
過去稀缺的物品變得豐富了。就以電腦為例,40年前,只有企業和政府才有能力購買那個既古老又龐大的主機,光是一臺機器就可以佔據整個房間。而今天,你掌中一臺小小的“黑莓”,比起以前那些個古老的龐然大物,擁有更多、更強大的計算功能。
透過資本主義經濟的推動與發展,整個美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平均壽命延長了,與20世紀初的情形相比發生了戲劇性的質變。在《空前偉大的時代——記過去100年裡25個神奇的經濟趨勢》 一書中,著名經濟學家史蒂芬·摩爾及已故的商業教授朱利安·西蒙進行了細緻的觀察:自20世紀初以來,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了;嬰兒的死亡率降低到大約100年前的1/10;致命疾病殺手,包括肺結核、小兒麻痺症、傷寒及肺炎,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雖然沒有徹底根除,其發病率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業生產率飆升;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了改善,自從1977年以來,美國大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提高了約30%。
不僅如此,摩爾與西蒙還寫道:“商品的供貨能力提高了,價格也變得容易接受。各式商品應有盡有,即使是美國最貧窮的人也選擇頗豐,他們甚至可以購買到1個世紀前就算是洛克菲勒或是範得比爾特都無法買到的商品。
直到信貸危機出現以前,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陸續加入了中產階級的隊伍。
自由市場的經濟改革,尤其是從柏林牆倒塌的那一刻起,激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富大爆發,席捲印度、巴西、歐洲中東部地區及拉丁美洲和非洲。自由市場經濟使財富與經濟迎來了跨時代的迅速增長,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失敗的國外援助計劃所沒能做到的。因此,從歷史角度來看,最近的經濟衰退應被視為是這一波不同尋常的經濟增長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而並非是命中劫數。。 最好的txt下載網
資本主義真的是一無是處嗎?(5)
儘管批評家們把自由企業的前景描繪得既暗淡又無望,自由企業制度其實是一條最好的出路,而且一直以來都是,因為它能夠調動一切可以動員的因素,讓創造力、發明力及人類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來滿足社會不同的需求。這是由於自由市場內的每一筆交易都是本著互利而決非貪婪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易直接參與方的利益,並最終為整個社會謀得福利。
人們認為資本主義下的自由市場一片混亂,前景難以捉摸。找工作或是丟工作的過程,都不是按照人們所預期的那樣。對於像谷歌和沃爾瑪這樣的公司日益壯大、大獲成功,官僚和專家們既沒有事先預料到,更沒有給予批准。人們變得富有了,這就已經觸碰到了這個業已成熟的現存社會體制的敏感神經。
當今社會人們憤恨情緒的文化根源要追溯到幾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