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曌(七)參與朝政(第2/4 頁)
之後,李治開始仔細思考自己當前的處境,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他意識到,如果想要徹底擺脫元老們對朝政的控制,就必須採取果斷行動。於是,他決定利用廢王立武這個機會,給那些元老一個沉重的打擊。
隨著李治的決心堅定起來,這場原本只侷限於後宮的鬥爭,迅速蔓延到了前朝。一時間,朝堂之上風起雲湧,各方勢力紛紛表態支援,或反對廢王立武。這成為了李治登基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政治運動,不僅關乎著王皇后的命運,更關係到整個朝廷的權力格局。
而在這一系列的風波之中,武則天始終站在李治的身邊,她用聰明才智和果斷手段,幫助李治化解了一個個危機。同時,她也在暗中煽風點火,推動著局勢,朝著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正是因為有了武則天的支援與配合,李治才能在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中,逐漸佔據上風。
達成共識之後,李治和武則天,便開始著手行動。他們深知,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得到更多人的支援。於是,他們採取了一系列策略,來拉攏人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首先,他們不惜重金,用財富去誘惑那些貪婪的官員。這些人往往容易被金錢所打動,只要給足好處,他們就會成為李治和武則天的忠實支持者。
其次,對於那些有政治野心的大臣,李治和武則天則許下高官厚祿,錦繡前程等承諾。這些人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為,而李治和武則天的承諾,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此外,還有一些中立派的官員,他們對李治和武則天的行為,持觀望態度。針對這些人,李治和武則天採取了懷柔政策,透過各種方式向,他們展示自己的實力和誠意,讓他們逐漸倒向自己這邊。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朝廷大臣,加入了李治和武則天的隊伍。這些人來自不同的背景,但都因為各自的利益與李治和武則天,站在了一起。他們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這股勢力足以影響朝局的走向。
而在幕後居中連線的李治和武則天,看到自己的隊伍日益壯大,心中也漸漸踏實起來。他們知道,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長孫無忌等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還將不斷擴大。
在這場權力鬥爭中,李治和武則天的策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們利用金錢、權力和政治許諾,成功地吸引了眾多大臣的支援。然而,他們的對手長孫無忌等人,也不會坐以待斃,一場激烈的權力爭奪戰,將不可避免地上演。
雖然,以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為首的眾多元老大臣,立場堅定,猶如銅牆鐵壁,柴米不進,堅決反對廢王立武。這些元老大臣,深受傳統禮教和政治觀念的影響,認為王皇后出身名門,地位穩固,不可輕易廢黜。他們試圖憑藉自己的威望和權力,維護舊有的政治秩序和倫理規範。
然而,局勢並非一成不變。在這看似鐵板一塊的反對陣營中,有一些元老開始察覺到其中的端倪,態度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他們敏銳地意識到,李治的決心已定,而政治風向或許也即將改變。元老之一的李積,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積此人,久經沙場,政治經驗豐富,深知順勢而為的重要性。他表態說“廢立皇后,是皇帝的家事,何必問外人。”這一表態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意義重大,為李治的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至此,李治敏銳地察覺到,時機已經成熟。他深知,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自己已經佔據了有利的地位。
於是,在公元 655 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治果斷出手,以“陰謀下毒”這一嚴厲的罪名,廢了王皇后。這一罪名的提出,在當時的宮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各方勢力都在揣測李治的真實意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