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蘊精微(第2/4 頁)
學解析:飛石與棄糧的乾坤之道》
《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回目猶如一幅充滿張力與玄機的畫卷,蘊含著深刻的周易哲學內涵。
在周易中,乾坤二卦代表著天地、陰陽,是萬物的根源與起始。而在這一回中,“沒羽箭飛石打英雄”與“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兩個情節,正體現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
“沒羽箭”張清,以其飛石絕技威震四方。飛石,象徵著乾卦的剛健與力量。乾卦以龍為象,龍能飛天遁地,變化莫測,正如同張清的飛石,出其不意,威力無窮。他的飛石打英雄,展現了一種強大的攻擊性與主動性,如同乾卦所代表的陽剛之氣,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而被張清飛石擊中的英雄們,則代表著坤卦的柔順與包容。坤卦以地為象,大地承載萬物,默默承受一切。這些英雄們在遭受飛石打擊時,雖然受傷受挫,但他們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與信念,體現了坤卦的堅韌與忍耐。
然而,宋江的“棄糧擒壯士”則展現了一種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棄糧,看似是一種放棄與退讓,但實際上是一種策略與手段。這體現了坤卦的柔順與順應,透過放棄表面的利益,來達到更深層次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宋江以其智慧與謀略,洞察了局勢的變化,把握了時機。他明白,與張清硬拼並非上策,而是透過棄糧這種看似示弱的方式,誘使張清上鉤,最終將其擒獲。這正是乾坤之道的巧妙運用,以坤之柔應乾之剛,以退為進,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這一回也反映了周易中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張清的飛石絕技,原本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在宋江的智慧面前,卻被轉化為了劣勢。而宋江的棄糧之舉,看似是一種退讓,卻最終轉化為了勝利。這種陰陽的轉化,在故事中不斷上演,展現了事物發展的無常與變化。
此外,在這一回中,還可以看到周易中“時”與“位”的重要性。張清在合適的時機展現了自己的飛石絕技,佔據了優勢地位;而宋江則在恰當的“時”與“位”採取了行動,實現了局勢的逆轉。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把握時機,根據自身所處的位置,做出恰當的選擇與行動。
總的來說,《水滸傳》第 70 回透過“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情節,深刻地體現了周易哲學的精髓。它讓我們看到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陰陽的轉化、時機與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為我們理解人生的起伏與變化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在周易的哲學視角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水滸傳》中人物的命運與選擇,以及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觀與人生觀。這一回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複雜與世間的變幻,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
三、《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經典原文片段如下:
1. 對張清及其副將的描述:
張清出場形象:“頭巾掩映茜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錦衣繡襖,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側坐,青驄玉勒馬輕迎。葵花寶鐙,振響熟銅鈴。倒拖雉尾,飛走四蹄輕。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朱纓。錦袋石子,輕輕飛動似流星。不用強弓硬弩,何須打彈飛鈴。但著處,命歸空。東昌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龔旺形象:“手執標槍慣飛舞,蓋世英雄誠未睹。斑爛錦體獸吞頭,龔旺名為花項虎。”
丁得孫形象:“虎騎奔波出陣門,雙腮連項露疤痕。到處人稱中箭虎,手搦飛叉丁得孫。”
2. 交戰場景描寫:
徐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