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晉文公大行封賞(第2/2 頁)
交市原相鄉上白泉村、常安鄉郭家梁村南部邊緣,為古交市與交城縣的界山,該山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6公里,兩峰屹立,東峰海拔2030米,西峰海拔2202米。傳說因為春秋時期晉大夫狐突及其二子埋葬於此。《交城縣誌》記載:“馬鞍山亦名狐突山西峰頂晉大夫狐突並二子毛、偃墓在焉。”又稱:“侯墓悉用碎石壘成,周約十丈,高出山頂,夏草不生,冬不積雪。墓前碎石擊之作金鐵聲,移之它處則無音。”現存大墳丘一座,高5米多。】
又傳令在國門上懸榜:“如果有功勞而遺漏沒被封賞的,自己向上反映。”
小臣壺叔反映說:“我自從在浦城(山西臨汾市蒲縣)跟隨主公,奔走四方,腳後跟都走廢了(足踵俱裂)。住下來就為主公伏侍吃飯睡覺,行動時為主公管理車馬,這些年一步不離地跟隨在主公的身後。今天主公封賞追隨流亡的人,卻沒有賞我,意思是我有過錯唄?”
晉文公說:“你走上前來,我跟你說明白這件事。對於教導我仁義道德,使我茅塞頓開的人,為上等賞賜;輔佐我、為我獻計謀和建議的人,為次等賞賜;冒著槍林彈雨用身體保護我的人,為又次等賞賜。所以上賞是賞賜賢德人士,次賞是賞賜有才能人士,又其次的是賞賜有戰功的。而奔波行走,吃苦出力的,又在其次。三賞之後,就賞賜到你了。”
壺叔慚愧而佩服地退下了。
晉文公於是就大出金帛,遍賞輿儓(yu tai)、僕隸(僕人奴隸輿儓(yu tai古代奴隸社會中兩個低等級的人,賤職、賤人,泛指奴僕及地位低下的人))之輩,受賞者都非常感激,興高采烈。
注:【輿儓:yu tai,古代奴隸社會中兩個低等級的人,賤職、賤人,泛指奴僕及地位低下的人】
只有魏犨、顛頡二人,自以為有才能而又勇猛善戰,看到趙衰、狐偃都是文臣,只會耍嘴皮子,但其賞賜卻在自己之上,心中不悅,口內稍有怨言。晉文公念其功勞,也就沒有計較。
又有介子推,也是追隨流亡的人,為人狷(juan)介無比(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汙),只因為在從秦國迴歸晉國,在渡過黃河時,見狐偃有居功自傲的那番話語,心中鄙視他,認為與這種人同朝為官是自己的恥辱。所以歸國後,就上朝點過一次卯,藉口有病,回家不來上班了,甘守清貧,躬自織履,以侍奉老母親。
晉侯大會群臣,論功行賞,不見介子推,偶爾忘懷,竟然不再提及他了。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36年的事。
:()東周列國志註釋白話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