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甄士隱是一個廢物?他陡轉直下的命運有何警示意義?(第2/3 頁)
高望重的甄士隱,不可能百無一用。他的有情有義、淡雅博望,以及不凡的學識、過人的才華,都是難能可貴很有價值的,也讓人感佩敬重。
但是,甄士隱最終命運陡轉直下,也值得深思。甄士隱如此悲劇收場,成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他自身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客觀而言,並非真廢的甄士隱人雖好,不足也很明顯,如他消極避世,關鍵時刻無力擔當,並沒完成自己應當履行的責任和使命等等,顯然都是致命的硬傷。
他的運交華蓋,"屋漏偏遭連夜雨",以致走向貧病交加的悲慘境地,最後決絕出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
不能都歸結為冥冥中的註定。
正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好運其實是奮鬥出來的。一個人若停留於安樂窩,坐享其成,不思進取,缺乏"活到老學到老"的精氣神,不願堅持不懈的努力創造,是很難維持上佳狀態永續好運的。
古代的"傷仲永"就是如此。
長期安享尊榮的甄士隱也是這樣,安逸日子慣了,沒有居安思危,沒有生存技能,嚴重缺乏運籌帷幄的本領,一個偶然的意外襲來便形成蝴蝶效應,使他一夜回到解放前,再也沒有被推為旺族人家的快意人生。
可見,沒有完美體現人生價值的甄士隱,實在太可惜太遺憾了。他身上存在的短板,或者說是明顯的性格缺陷,應一分為二指正出來,才可警鐘長鳴,以鑑世人。
原本家景殷實觀花修竹的甄士隱,退休後與"情性賢淑、深明大義"的妻子封氏和"粉妝玉琢、乖覺可喜"的女兒英蓮,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快意生活,若一直這樣該有多好?
可甄士隱的人生美好,卻在元宵佳節之後戛然而止,起因表面上看,不過是偶然遭遇的一件小事連鎖反應所致。
只由於僕人霍啟帶他的寶貝女兒英蓮去看社火花燈,不期被拐子拐跑,霍啟見小英蓮被自己一時疏忽大意弄丟了,不敢向東家報信,徑直逃了。
甄士隱得知女兒丟失的訊息已是天明,由此錯過尋找女兒的最佳時期,遍尋不著當即染病不起。兩個月後又遇"葫蘆廟中炸供",累及住所被燒燬,不得已到田莊安身偏值災害盜賊,只好變買了家產,投奔家景還算殷實的岳父家棲生,哪知岳父封肅又是個勢利小人,哄賺甄士隱薄產後繼而羞辱擠懟他,暮年之下的甄士隱便在貧病交攻下"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
也就三年時間,甄士隱便從小康之家走向貧困潦倒,宛如天堂下到地獄,可謂不幸而又悲催之極。
這個霍啟當真"禍啟",可說是甄士隱倒黴悲催的冤家對頭。
但細細分析,僕人霍啟不過是導火線。甄士隱不可推卸不容忽視的過錯與責任,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首先,他太佛繫了,又識人不準疏於管教,對家裡的僕人缺乏瞭解,大而化之就將寶貝女兒交給不細心還沒有擔當的霍啟照看,出意外或者說變故的機率當然就很大。
可見甄士隱的用人不察,他生活太遲鈍,缺乏起碼的洞察力,尤其對身邊的人,不甄別不善用,就是個大麻煩。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從甄士隱當初盲目資助忘恩負義的賈雨村,就可看出。
可甄士隱執迷不悟仍一以貫之,在撫養女兒上再次不察,導致寶貝女兒被拐後從此石沉大海。如果他託咐的僕人霍啟,為人踏實忠厚,有一點擔當,發現孩子弄丟後及時報告東家,及時報警尋找,找回孩子不是沒有可能,再不濟也不會延誤時間,出現杳無音信的慘狀。
其次,甄士隱遇人不淑,抗壓能力弱,太缺乏自力更生獨立生活的本領。
他遭遇失女之痛後遇房屋被燒田莊遇盜,就茫然不知所措,只想到岳父那裡維持衣來伸手的生活。
殊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