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5 頁)
“大家抓緊時間休息,下一次納氣又快臨近了。”
“是,大人。”風雲雷電四柱使者齊聲道。
在汪氏父子的指揮下,蒙古新建皇宮的進度按部就班地進行。汪通玄,汪覆將劉秉忠的方案加以改進,在得到忽必烈,印天涯認可後立即實施。由於忽必烈的大力支援,皇宮的規模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一倍有餘,並且嚴格按照南北中軸線對稱的方式進行,汪通玄的方案為後來明清時代的故宮奠定了基礎。
穿過工地,印天涯的坐轎悄無聲息地停在外面大屋的空處。
“神尊大人駕到。”為首的灰衣轎伕道。
“秉忠,不必出屋,就在屋裡說吧。”
“神尊大人,寶塔周邊煙霧已經初步成形,四塔所成氣勢也已經捕捉到端門之位,七日後端門固定,四絕陣可成也。”
“恩,最後的的七日是四絕陣的關鍵,陣勢威力的大小全看這幾天的功效,你們需得小心,不可因大功即成而掉以輕心。”
“是,大人。”
“秉忠,本尊將四名貼身轎伕留待與你,這七日裡會助你一臂之力,七日後本尊再來親自開啟四絕陣。”
劉秉忠知道印天涯座下的四名轎伕功力深湛,忙道:“謝大人。”
“好,本尊去也。”
一人一轎隨著印天涯的話音落下憑空消失在大屋中。
第181章 反腐之心
第181章反腐之心歷史上的大宋王朝,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然而,宋朝三百年來,卻屢屢受到外族入侵,從早期的遼宋對峙,到中期的金滅北宋,再到後來的元朝一統,幾乎就沒有消停過,不少人將此原因歸結為宋朝重文輕武,以致軍力孱弱。不可否認,重文輕武是宋朝對外戰爭中長期不勝的原因之一,但大宋時期的軍力並非後人想象中那樣不堪一擊。大宋朝外戰屢敗的根本乃是在於宋朝皇帝的思想,特別是開國初期兩位皇帝的治國思路。
宋太宗曾經說過“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太宗帝的思想很明確,外憂只是小事,是能夠防禦的,內部問題才是大問題。但正是這種所謂可預防的小事最終讓宋朝走向毀滅。
而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自陳橋兵變後,最擔心的也是其手下大將再來一次黃袍加身,於是,太祖帝逐步解除了一批手握重兵的將領大權,在解除這批將領的兵權時,太祖開導道,“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這些將領們即使閒賦在家也很擔心皇帝的猜忌,他們雖然出身行伍,卻頗有政治敏銳性,他們準確地理解了皇帝之意,過於潔身自好會被懷疑有不臣之心,於是只好“作秀”於朝,紛紛變得碌碌無為,自甘墮落,成為一個個無所作為的貪官,起初時大家都只是裝裝樣子,後來卻發覺自己越是貪,越是自賤,皇帝就越是放心,久而久之,這些將領們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人類的劣根性也就展露出來,對於貪汙腐化漸漸習以為常了,就連軍功卓著的開國將領石守信,王全斌也從“仁將”變為了無惡不作的貪官。而太祖帝卻是喜在心裡,他認為這些官員一旦貪財,便不會圖謀其趙家天下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從宋朝起初,便形成了貪汙**的風氣。
太祖皇帝的這種治國思想簡單來講,就是“以**換兵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很有成效,至少在宋朝三百年的歷史程序中,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黃袍加身”的事件。然天下之事有利就有弊,換個角度來看,太祖帝的思維無疑於慢性自殺,以至於中國的發展自此變為了一條長長的下陰線,且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