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3 頁)
一直到飯時,盧公才意猶未盡的結束上午的課程,臨了,還嚴肅的往她這個方向看了一眼。遊目四顧,只見來陪她讀書的蓮翹,正在運指如飛的繡荷包,想那老儒大概正感嘆對牛彈琴,廷瓏就肚裡暗笑。送飯的小童柏木提著食盒給盧先生和廷玉擺了飯,廷瓏要去後宅姚氏處用飯,恭恭敬敬的跟先生請了辭。
一出門,蓮翹就撅了嘴:&ldo;這老頭也不問小姐聽的懂不,就一氣渾說,回頭告訴太太,叫他說些新鮮的故事來聽。&rdo;
廷瓏知她打趣,順著說:&ldo;太太知道了,必叫他一心一意的只給二哥哥講課,不肯讓我跟著頑了。到時候你就跟我一塊兒日日待在房裡聽吳媽媽開導吧。&rdo;
蓮翹一聽吳媽媽,立刻說:&ldo;還是書房裡做活亮堂些。&rdo;廷瓏聽了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兩人說笑著回到後宅,姚氏見女兒回來了,拉著手問:&ldo;我的兒,一上午的功夫,可把我兒餓壞了吧!&rdo;就張羅著擺飯。
何氏叫了小丫頭傳飯,就問:&ldo;先生講的可好?沒有難為你吧?&rdo;
講的好不好?廷瓏覺得做人應該誠實,就點了點頭。
難為?那盧公連話也沒和她說一句,自然談不上難為,又搖搖頭。
姚氏看了就說:&ldo;看我兒讀書累的,話都沒力氣說。&rdo;又一疊聲的問飯怎麼這麼慢。
廷瓏吃過飯,覺得去書房也沒她什麼事,就決定在姚氏房裡睡個午覺再去。姚氏也不督促她,像不知道她應該去上學這回事似的。
午覺醒來,喝了一盞溫茶,廷瓏喚小丫頭來給她淨了面,又重新紮了鬏,用玉環固定好了,才帶著蓮翹一行往書房裡去。姚氏在一邊看了,只微微笑,並不肯拘束著她。
廷瓏到了書房,給先生行了禮,回到座位坐下。看他在一旁指點廷玉寫字,就把舊帖拿出來,用筆舔了墨,臨她的拓本。
下午就在寫大字中混了過去,傍晚下學,蓮翹走過來收拾書筆紙硯,廷瓏就說:&ldo;明天還要用,擱在這就是了,沒的像螞蟻似的搬來搬去。&rdo;跟先生行了禮,廷玉跟廷瓏就帶著喬木蓮翹一同回去後宅。
廷玉知道妹妹第一天上學,師傅又只顧著他,就說:&ldo;先生講的甚好,就是深了些,妹妹不曾入門,怕是有些難懂。&rdo;
廷瓏笑回道:&ldo;我又不考狀元,何用懂那些個?哥哥懂就是了。&rdo;
到了正房,張英和姚氏正商量家事。原來是到了年底,桐城老家的侄兒廷瑞來送今年的紅利,姚氏看了單子覺得送的太厚了,正跟張英商量。
張英為官甚是廉潔,從不收人賄賂,幾兩俸銀堪堪只夠人情上來往,日常全靠桐城老家的產業補貼。今年因為南邊不太平,路設戒嚴,南北貿易基本斷絕,他剛剛問了侄兒,知道張家鋪子的生意也深受影響,大體已是無貨可賣,夥計大半都遣了回家。年景不好,田莊的收成也不能指望。
桐城管著產業的是張英的大哥張載,知道京城裡米珠薪桂,唯恐張英為官在外,開銷甚大,入不敷出,不肯消減他那份,仍舊按上年收益分的紅利。張英知道是大哥偏幫,但老家族人眾多,補貼了他這裡,那邊就要虧空,所以正跟姚氏計算家裡一年的出息是多少,看能不能裁些用度。
廷瓏自來到這裡,只見每日錦衣玉食,日常吃用且不說,她一個小孩子,光四季衣裳,夏天的衣料就分紗的、綢的、羅的,紗下還要細分蟬翼紗、霞影紗、府紗諸如此類,才入冬就整日羽紗,羽緞,稍一掉雪珠就披上猞猁,紫羔,雪狐這樣的大毛衣裳,只知家中富貴,從不知家裡怎樣開銷。姚氏因她年紀小,這些日常收支也不說給她聽,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