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形形色色(第2/2 頁)
悄無聲息的退了,還不夠耐人尋味?
天后為什麼只把裴炎、劉諱之擺在前面,讓武氏子弟和北門學士在一旁看熱鬧?那是因為她還沒想好,與聖人意見不一致時,該怎麼辦。
老薛自幼長在宮廷,大半生都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這裡面的道道兒,他比誰都清楚。硬逼二聖表態,光靠不怕死,肯定是不行,搞不好適得其反。
這樣他做箇中人,今兒這事,暫時壓下,沒瞧武承嗣、武三思兄弟臉都青了嗎?他們不是好人沒錯,可也有敬儒之心,瞧瞧送的奠儀就知道了。
這官員沒有好壞,關鍵看什麼人用,用在什麼地方,他們也不是完全沒用處。身為宰相,輔助天子駕馭百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容人之量。
沉吟了一番,劉齊賢點了點頭,身後隨即便有應聲而出,驅散了那些義憤填膺的臣工。
這邊人剛散,李守義三兄弟也到了,光順二王簽名之時,李守義看了看奠儀單,武家兄弟人家是庫裡南,他們三兄弟是兜裡難,出手真是大方。
覺得有些寒磣,李守義還在高家五少爺-高良的伺候下,寫了一份輓聯:千古英雄寂寞事,身後是非誰曉得。
這話可是大有深意,即是表達了對高智周的欽佩,也是在點至哀的諸臣工,鬧意見可以,不要鬧大了,要留有用之身,傳唱忠臣的美德。
拉了一下劉齊賢,薛元超低聲笑道:“瞧見沒,代王殿下,比你能沉得住氣,更比你懂禮數。”
劉齊賢聳了聳肩膀表示無所謂,俗話說老要張狂少要穩,殿下少年老成是好事,可他的任務是輔佐殿下,殿下不方便說的話,就得從他們嘴裡說。
互相打了個哈哈,二相上前與三王見禮,薛元超見李守義的字蒼勁有力,筆走龍蛇,著實不錯,還適時的誇了幾句。
既然三王來了,他們這兩位宰相就得靠後,按照順序,莒、雍二王在前,李守義在後,等三王上完香,才能輪到他們。
瞧著高智周的靈位及後面的棺槨,李守義在嘆了一口,在心中念著:“屈子喊冤,舉世為之不平,忠臣鵑血,終有化碧之時,你們冤屈總有昭雪的一天。”
“高相,一路走好!”
李守義在心裡暗暗發誓,總有一天,他要為李伯瑤、杜志靜、李善感、高智周這些,為了李唐江山社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正名。
把他們光明正大的請進凌煙閣,享受香火,受世代膜拜,與國同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