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太子薨,國祚斷(第1/2 頁)
東宮-顯德殿
太子妃房氏、良娣張氏,李光順、李光仁,均跪在榻前掩面哭泣。榻邊坐的鄭貴妃,握著李賢的手,雙眼婆娑,嘴唇哆嗦著,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與皇帝不同,鄭貴妃沒那麼大排場,輕車簡從,倒是可以搶在鑾駕之前進京。這也是她自李賢成為太子後,第一次踏足東宮。
榻上的李賢,面容憔悴,嘴唇慘白,吩咐房氏等人退下,便有氣無力的問道鄭貴妃:“你後悔了嗎?”
本來鄭貴妃的心就跟刀絞一般,被李賢這麼一問,她的心裡就跟插了一把小刀似的。含著的淚水也控制不住了,順著眼角便流了下來。
後悔,能不悔嗎?鄭貴妃一生,就生了這麼一個兒子。可自打他生下來,鄭貴妃就抱過他一次,甚至連一聲娘都沒聽過。
千金難免早知道,若是知道李賢壯年而亡,說什麼她都不會同意,把李賢送給武后。
咳咳,“其實,孤早就知道天后不是我的生身之母,成為太子前,孤就知道了。”
小孩子都調皮,這是天性,李賢小時候自然也不例外。有一天,他在立政殿玩耍,玩壞了一個花布老虎,被武后撞見了,結果結結實實的捱了一頓打。
是,李賢和李弘功課不好時,武后總會打他們手板,但那次武后用的是棒子,而且打他的時候,面目之猙獰,跟要活吃誰一般。
原來,那花布老虎,是武后為安定公主所做。可即便如此,同樣是武后的兒女,待遇的差別也不會差這麼多吧!
在寢殿的榻上躺了整整五天,疼痛讓李賢萌生了一個念頭,他不是武后所出,親孃哪兒能打的這麼狠。
傷好後,他跟李守義一樣,跑去了宗正寺,想著查查自己的玉牒。玉牒上清楚寫著:永徽五年,十二月十七日,二品昭儀-武氏,產皇六子賢。
玉牒自然不是出錯,李賢因錯怪了母親而暗自懊悔,想來她定是思念的姐姐,將那一縷念想都寄託於那舊物之上。三省己身後,李賢便更加刻苦的學文習武,想著搏母親一笑。
可慢慢的,李賢發現,無論他怎麼努力,武后的眼中卻只有弘。想想也是,弘是帝后元子,是帝國的儲君,自然備受矚目,他可以不嫉妒,但心中的疑慮卻揮之不散。
直到......
“孤為什麼不動聲色的忍到今天,才捅破這層窗戶紙嗎?”
“不是人之將死,而是孤想嘲弄一番,你們滎陽鄭氏的算計,落空了!”
是的,相比於待其苛刻的武后,李賢更瞧不起滎陽鄭氏。相比於鄭氏的行徑,武后的強取豪奪,便顯得光明磊落了不少。
“孤的出生儼然是個錯誤,不能讓兒子也如我一般糊塗,所以在三郎的玉牒上,生母一欄,孤留了白。”
“四季輪轉,枯榮天定,孤這一生註定以悲劇落幕。”
“孤本來是恨你們的,唉,算了,人都要死了,還計較那些幹什麼。你走吧!”
話音一落,李賢吐出了胸中最後一口氣,眼睛緩緩的閉上。鄭氏是連連搖頭,哆哆嗦嗦的拍著李賢,哭了起來:“六郎,六郎,我的兒啊!”
鄭氏是多想告訴李賢,小時候每次他被武后責罰,在角落裡抹淚的時,鄭氏都在一旁默默的注視著。她是多想抱抱李賢,安慰下兒子。
可聖人不許啊!她不能認,不能說,只能默默地看,注視著他從嬰孩到成人,娶妻生子,這一看就是二十年。
上元二年,李賢繼立為儲,讓鄭氏看到了希望,想著等李賢登基了,再把苦衷挑破。卻不想李賢一早就以瞭然,心裡揹著這個包袱,一直到他撒手人寰,帶著遺憾離世。
此刻的鄭氏,是一邊哀痛喪子,一邊痛恨二聖和鄭家。為了他們的大局,為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