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5 頁)
變化,這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都是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我們在觀察的時候,要認真做好筆記,探究這些現象當中的規律。
其次,學會用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不同地域的人的生活習慣不同。我們要學會用已經學會了的地理知識去解釋這些地理現象,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起到強化作用。
最後,還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地理實踐調查。經過做地理實踐調查,我們可以瞭解我們身邊的地理現象的變化情況。
下面列舉一些我們我們生活當中對一些地理知識的反映:
我們的諺語中有:天上積雨雲,地上雨淋淋,說的就是成雲降雨的地理現象。
春雨貴如油,說明我國春季降水少。
成語中還有:滴水穿石,說的就是流水的侵蝕作用。
滄海桑田,說的是地殼是不斷地運動變。
一些名句當中,同樣反映出了地理知識: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說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形。
以上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現象對地理知識的反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地理知識,只是我們平時沒有善於去觀察去發現,如果我們善於觀察發現,在生活中學習地理,你會發現,其實學習地理是非常有趣的。
【學習日誌】
1、體驗生活,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2、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
諧音記憶法,記住地理名詞
我們在學習地理的時候,經常會被那不勝繁多的地理名詞弄得暈頭轉向,常常會在使用的時候張冠李戴,致使我們經常出現一些低階錯誤,造成笑話。地理名詞那麼多,並且大多數都是要求我們能記住,明白涵義。那麼,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憶這些地理名詞呢?在這裡,我們就介紹一種諧音記憶法。諧音記憶法,就是透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經掌握的內容聯絡起來記憶。透過已經熟記了的內容來諧音記憶其他的知識,當然就要簡單的多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到諧音記憶法呢?
首先,要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諧音記憶法要求我們要有豐富的知識面。我們的知識面越廣,那麼諧音的選擇也就越多,我們再在多種選擇當中選擇自己認為最容易記憶的一種,那樣我們就能記得更加牢靠了。
其次,經常整理自己所學的知識。儘管我們有豐富的知識面,如果這些知識在我們的記憶當中沒有條例,亂七八糟的,我們在需要使用的時候就不能很好地及時“調”出來。
最後,要善於發散思維,誘發聯想。諧音記憶法本身就是打破了常規的記憶,這就要求我們要打破思維定勢,積極發散思維,誘發聯想。那樣,我們就能很快地找到諧音的中介物,提高我們的記憶效率。
下面我們列舉一些地理當中運用諧音記憶法記住地理名詞。
1、“聖地亞哥”可記作:一個人的能力勝過他的弟弟不如他的哥哥。
2、“馬來群島”可記作:一匹馬來到了一群倒黴蛋身邊。
3、“烏拉爾山”可記作:五個人相互拉著耳朵往山上爬。
4、“馬六甲海峽”可記作:六個穿著馬甲的海俠。
5、“加利福尼亞”可記作:在家裡打麻將,糊了一下午。
6、“埃塞爾比亞”可記作:哎,塞給我也不要。
以上只是簡單地列舉了運用諧音記憶法,記住地理名詞的幾個例子。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當中要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打破思維定勢,發散自己的思維,運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