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5 頁)
大猷在這裡循循善誘的教導他劍道,很多東西,捅破窗戶紙也就沒有那麼神秘了。
道和術,前者是後者的累加,但如果不是心靈足夠強大,毅力足夠堅強,術的累積就到不了道的層次。而如果沒有足夠的聰明,就算是毅力足夠,這一生無非也就是在術的層次徘徊,永遠也到不了道的層面。
聰明,毅力,機遇,缺一不可。
先遇吳惟賢,以惟功在術的層面上可以到達較高的層次,而惟功自己的心智和毅力又使他的積累迅速發酵成型,直到遇到俞大猷這樣的大師級層面的人物,輕輕一點撥,撥雲見日,劈破柴門,看見天空明月如洗!
一切都明白了!
惟功臉上帶著欣然,一種前所未有的氣息出現在他的身上,他手中亦持筷,竟是嗡然有聲,向著俞大猷的手腕刺去。
速度太快,幾乎是帶出殘影,在四周吵鬧的酒客鬧出這麼大聲響的情形下,能帶出這麼龐大的勁風,發出明白無確的聲響,可想而知,這筷子是用了多少勁力,又有多麼快的速度!
俞大猷皺起眉,手中筷子一洗一點,迎擊上來。
“啪!”
眨眼之間,兩隻筷子閃電般的架在一起,但竹子所製成的筷子經不起兩股大力的扭擊,一下子破碎開來,整個筷身,都擰成了麻花狀。
“哈哈,痛快,真痛快!”
俞大猷掀起長鬚,由衷大笑,他是發自內心的十足歡喜。在少林寺,他已經是將自己在江湖上練劍十幾年的精義傳給了那群禿驢,所謂的少林槍法和少林棍法,其實就是從他的劍法中脫胎而出,雖然說禿驢們學的不壞,但武學大道,用的不是叫人強身健體,那是用來殺人的東西,教給一群會武的和尚,絕沒有教給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少年武官,眼看著對方輕鬆悟道突破來的痛快。
“馬芳那廝說你一天一夜就悟了箭道,老夫笑他吹牛皮,不定給你怎麼撐腰吹牛來著。現在看來,那廝用了一天一夜才叫你領悟,實在也是夠蠢的,老夫可是幾杯酒的功夫就行了。”
俞大猷十分愉快的笑著,數落著馬芳。
“兩位老帥的教導之恩,小子真是無以為報。”
“將來你能有出息,能將我們的道傳下去,就是報。”
“我身邊的小子們,也有一些可造就的,我會耐心教他們,使他們也能練成武道。”
“真正成道是很難的事情,能學成武術就不錯了。”
“將來小子還想帶兵揚威於邊關,會好好操練他們的……”
“不對,不對!”
誰知俞大猷對惟功的話大不以為然,連連搖頭道:“打仗不是你小子想的那樣,練成一群武術高強的就能獲勝,如果是這樣的話,少林那些賊禿也不會在一出來打倭寇時就吃那麼大虧……他們的作用還不如一小隊戚元敬練出來的農兵。”
“你老是說,練武和練兵不同?”
“嗯,正是此理。”
俞大猷很久沒有和人仔細說這些,佈滿皺紋的老臉上放出紅光,聲調也提高了一些,對著惟功正色道:“練武是勇將的事,三軍之前,以武藝奪敵人之氣,振自己一方之氣。或是練成小股哨騎,夜不收,選鋒,臨陣之時與將領一同衝擊敵陣,可獲奇效。而練兵講的是令行禁止,一切都是以軍紀為第一,旗號,金鼓,擊鼓進,鳴金退,毫無猶豫,雖千軍萬馬在前,聞鼓則進,這便是強軍!然後才是體格,技擊,陣法。講起陣法,鴛鴦陣下有小三才陣,五行陣,都是好東西,但對北虜則以車營配騎兵為主,為什麼?鴛鴦陣打的是倭寇,用散兵陣線,而北方則是對付的北虜,鴛鴦陣反而不如長橫陣輔助車營,火器,加騎營這樣的組合好用,戚元敬在薊鎮的變化,就因如此。但這老小子太厲害,空心敵臺,加上車、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