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奇怪的電話(第1/2 頁)
“《香港商報》的銷量有多少?”梁永豐問。
“日銷量應該有三萬份吧。”李老闆道。
“只有三萬份?”梁永豐微微有些猶豫。
還是有些少了,而且聽李老闆的意思,說三萬份都是虛的。
“已經非常不錯了!”李老闆笑了笑,“香港人口跟大陸不能比,日銷量能達到兩三萬份就算是大報了,能賣到10萬份以上的恐怕只有《東方日報》和《星島日報》兩家。”
梁永豐看著李老闆,猶豫了一下。
李老闆就是幫忙的,能說這麼多,已經算很盡心了。
梁永豐也不好太刨根問底。
“那就定《香港商報》吧,只是他們廣告部的聯絡方式,還要麻煩李先生幫我打聽一下。”梁永豐道。
李老闆想了想道,“反正你也要等電話裝好,才能去做廣告,過兩天電話裝好,我就打電話讓人問一下!這些都是抬抬手的事,倒是梁先生這邊,能否多幫我留幾間廠房?”
“李先生準備把重心轉移到大陸了?”梁永豐一愣。
就在前幾天,這位李老闆還說生意重心仍然在香港,今後大陸這邊由他的小舅子打理。
這才幾天就改主意了?
“這裡的官員實在太熱心!”李老闆道。
原來李老闆返回香港期間,就這幾日功夫,鎮政府就已經幫他招聘了上百名女工,比他原本要求的還多了一倍。
而且據說之後陸續還會有女工送過來。
鎮政府說了,這些女工隨便李老闆挑,不滿意就再幫他招。
“現在各級政府都在忙著招商引資,你對他們來說就是政績。”梁永豐道。
“能有這樣的幹勁自然是好的!”李老闆又道,“所以我準備把最需要人力的工作都轉移到大陸來!”
梁永豐登時明白過來,李老闆這是擔心政策會變,只把最需要人力的工作都轉移到大陸,機器裝置仍然留在香港。
這樣將來就算發生變化,也至多是賠進去一些貨物和原料,值不了多少錢。
而他在香港的廠子,也能迅速恢復生產。
說到底他的重心還是在香港。
“我那裡還有兩棟房子,原本是準備做員工宿舍用的,既然李先生急著要,我就騰出來,讓給李先生了。這兩棟房子,房型跟前兩棟完全一樣,價錢方面還是按照前兩棟房子辦理,你看可以嗎?”梁永豐道。
他的第三、第四、第五幢房子,還是會做辦公室和宿舍的——答應了工人,讓他們從豬圈搬出來,這事一旦反悔會嚴重影響士氣!
不過他的第六、第七幢房子,已經蓋好了。
反正李老闆也不知道梁永豐手下有多少人,隨便吹就是的。
“沒有問題,就按前兩棟辦理!”李老闆高興的一拍桌子。
“對了,安裝電話的費用,恐怕要遲兩日才能給你,我需要去深圳才能換來港幣!”梁永豐道。
剛才選號碼的時候,梁永豐看了一眼。
安裝這樣一部電話需要2萬港幣。
按照官方匯率,這個時候,1美元可以兌換1.5人民幣,
1974年以來,港幣一直採用的是浮動匯率,匯率波動較大。
不過這段時間,基本穩定在1美元兌換近5塊港幣。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1人民幣可以兌換3塊多港幣。
但是就跟兌換美元一樣,實際上兌不了這麼多。
根據梁永豐之前在深圳的瞭解,那邊的黑市上,1人民幣只能兌換2塊多港幣——也就是說裝這樣一部電話,需要上萬人民幣。
即便這樣也超值了,此時一個市也不過能分到100條能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