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英博物館(第1/4 頁)
最終,陸時還是拒絕了詹姆斯。
這是深思熟慮的決定。
倒不是他覺得自己不夠資格,而是擔心惹火上身。
諾獎剛辦的那幾年,為吸引各路大佬的青睞,諾委會是相當沒有節操的,淨不幹人事。
他們唯一的原則就是能蹭就蹭,
這裡的“蹭”,指蹭流量。
就比如諾貝爾文學獎,第二年竟然頒給了特奧多爾·蒙森,
這位德意志人的身份非常多:
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
唯獨沒有文學家。
瑞典文學院給出的獲獎理由也相當奇葩:“今世最偉大的纂史巨匠,此點於其不朽鉅著《羅馬史》中表露無疑。”
非常之離譜。
很多人懷疑蒙森獲獎純粹是因為名氣太大、在史學界地位太高,
這符合“能蹭就蹭”的原則。
陸時擔心被利用,
試著想象,諾委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情況下,透露了陸時對某作家或某作品的評價:
“倫敦政經客座教授、《槍炮、病菌與鋼鐵》與《羅傑疑案》的作者、著名歷史學者陸時認為,xxx並不足以匹配諾貝爾文學獎,並給出了xxx的評語……”
畫面太美,不敢想。
諾委會賺足噱頭、蹭夠流量,陸時卻跟人家結下了樑子,
這生意太虧。
所以,渾水還是暫時不要蹚比較好。
接下來的時間,陸時的主要精力在《鏡報》的籌辦,
但也只是瞎忙活,
有斯科特和庫珀兩名專業人士,再加上沃德豪斯的影響力,配合倫敦大學聯盟的名頭,辦報沒有什麼阻力,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陸時反倒成了閒人。
幸好,辜鴻銘來了倫敦後就沒再走了,時不時地來拜訪,湊把手打鬥地主。
這一次,陸時不會再像上次那樣讓著他。
“炸彈!”
“我再炸!”
“嗯,走了。”
……
玩完一局,陸時露出笑容,說道:“好了!你們洗牌吧!”
夏目漱石無奈地洗牌。
另一邊,辜鴻銘卻是受不了了,
“你怎麼一拿地主就贏?”
他將牌一合,
“不玩了!不玩了!實在是太挫敗了。寫文章不如你個小輩就算了,玩牌也不行……哼!要不是正翔回國了,我定要讓他湊個人頭,咱們四個一起搓幾圈。”
陸時哈哈大笑,
“行啊,我麻將也能玩,五毒俱全。”
清末民初那些有名有姓的學者中,有九成喜歡打牌、搓麻這類娛樂活動。
很多人應該聽過《胡適日記》,
裡面的內容非常經典:
七月廿一日:化學第二小試……打牌。
七月廿二日:打牌。讀美國短篇名著數種。
七月廿四日:上課。得德爭一書。打牌。演化學算題。
……
總之就是各種打牌,在網上都成梗了。
陸時伸個懶腰,
“既如此,那就不玩了。”
他回身,規整桌子上的書稿。
辜鴻銘看了看陸時,又看了看夏目漱石,最後還看了看在那裡打呵欠的吾輩,忍不住說道:“伱們這裡的氛圍真好,讓我想起以前求學的日子。”
陸時好奇,
“此話怎講啊?”
辜鴻銘輕捻著鬍鬚說:“同學可以相互引為創作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