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2/3 頁)
了味道,美女變女飛賊了。小說結局一定會讓讀慣了張恨水的遺老遺少倒吸一口涼氣,彷彿《聊齋》裡的驚變,好驚悚!然後望火車而興嘆:人心不古。
可惜的是日本侵略不僅打斷了和平建設,也破壞了建設的成果。抗日戰爭中,扒鐵軌,炸火車,像電影《鐵道遊擊隊》演的那樣,是常事‐‐歐洲反映二戰時期的電影也經常出現炸德軍軍需列車的橋段,當然也有火車運送一大批悲慘的猶太人的影片。而中國電影在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之中也終於有了類似的難民扒火車的悲慘影像了‐‐這樣的大製作,錢沒有白花。而此前,只有遊擊隊員在火車上上下翻飛,來去自如,如戲耍龐然大物似的。只有兩方面皆得到表現,合起來才比較接近真實的歷史。
此後,文學、電影中也不斷有鐵路火車。&ldo;一二&iddot;九&rdo;運動中,學生們臥軌,請願,後來沿平津鐵路,深入中國廣大鄉村發動民眾,宣傳抗日救亡‐‐電影《青春之歌》最後一個鏡頭就是林道靜和江平等學生站在火車車頭上激情飛揚的形象。
漸漸地,&ldo;火車&rdo;這個運輸工具,已經從帝國主義殖民侵略的屈辱悲情符號,悄然變換為時代進步、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積極象徵了,特別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象徵。
在表現京漢鐵路大罷工的電影《風暴》中,罷工的汽笛,火車的鳴叫,成為戰鬥警報與號角。鐵路工人無疑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革命生力軍。(不過影片中最帥的是那位替工人打官司的施洋大律師!)
&ldo;文革&rdo;時期,&ldo;樣板戲&rdo;《紅燈記》中,男一號李玉和就是一位鐵路工人,他那一身鐵路工人藍呢制服配上雙排銅扣、戴大蓋帽,一亮相,還是蠻精神的。&ldo;紅燈&rdo;這一重要道具,也是鐵路上的號誌燈。這燈是二七大罷工烈士遺物,是傳家寶。小鐵梅唱詞中有&ldo;紅燈高舉閃閃亮,照我爹爹打豺狼,祖祖孫孫打下去,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rdo;,鐵路號誌燈已成為革命精神的圖騰。另一出&ldo;樣板戲&rdo;,《智取威虎山》,為取材所限,省略了小說原作《林海雪原》中關於森林小火車的情節。那在茫茫林海中穿行的小火車,不僅有精彩情節發生其上,就是關於它的描寫也是為小說增色的別具一格的特色道具。坐在車頭,千山徐徐開啟山門,倒坐車尾,看山門一重重掩上,是非常獨特的體驗,令人過目不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