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上學路上(第2/4 頁)
間會打霜結冰塊,下雪也是常見的。下午放學的時候,在紅花草田裡翻跟頭,打泥仗,沿路玩回家。
夏天上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多數男孩要在水塘裡、溪水小河裡洗個澡,從小到大的玩水,大家水性好,各種游泳姿態、沉入水裡沒水都會,從沒發生過淹死學生的事,僅有一例淹死,二組的一個親戚家放牛的女孩,可能比米雲大一兩歲,母親迷信鬼神之說,說是被鬼拉走了,搶球了幾個小時,沒有搶救回來,米雲現場親眼目睹全過程,就在學校前面的池塘,因為學校地點就是以前的義莊,學校旁邊還被鬼子拋屍不少,只不過70年過去了,看不到河道痕跡了,只能見河沙,河道在80年代被填平,那時夏天有不少人或許是不衛生和烈陽照曬久了的緣故,脖子下面,背上,眼旁耳邊腦袋上會生痱子長瘡結疤,雖然多數人營養不良,但是個個鬼精靈,力大體壯跑得快。
每個學期,只有期中、期末二次考試,成績單上都有記載考試分數,還有勞動、體育、音樂的分數,背後附有老師的評語,寒假前每個班根據德智體全面發展情況,會有2、3個同學評為“三好學生"。那時的寒暑假,學生也不是做作業為主,寒暑假都要負責豬牛的料草,關照弟弟妹妹,搞衛生掃地,然後抽空做老師在黑板上佈置的作業,這就是那時的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個年代住校生和跑通學的學生,自己都要從家裡帶米來學校蒸飯,從家裡炒好菜用瓶子、把缸帶到學校來用膳,冬天一個禮拜來回帶一次,夏天禮拜三還是禮拜二下午放學回家,禮拜四早上帶菜趕回學校上課,禮拜六中午放學回家,禮拜一早上帶菜趕回學校上課,也有禮拜天晚飯後趕回學校的。每個禮拜5天半上學,禮拜六下午休息,禮拜天休息一天,那時候還沒有雙休之說。
那時候的學生很清貧,帶到學校吃的菜多是鹽幹蘿蔔、榨菜皮、鹽魚、幹豆子,油炸蠶豆,渣辣椒,酸鹽菜,幾樣菜輪換帶著吃,便於吃幾天不會壞。一天三餐,自己用飯盒盛米洗好,統一由學校蒸熟,吃飯鐘聲響後自己取飯回教室和寢室用餐。
米雲五年級開始在外求學寄宿生活,到米雲唸書的時候村裡最高就只有四年級,住校生,夏天還好辦,洗澡、洗臉、洗衣服問題不大,遇上學校水資源匱乏的要自己解決水就麻煩了。難過的是冬天,雖然是禮拜天回家洗澡換洗衣服,但冬天涼水結冰,洗臉刷牙如刺骨般的難受。由於整個時代生活條件差,冬天穿得單薄,下面穿兩個單褲子,上身穿件棉襖,腳底穿雙薄布鞋,整天身上冰涼,腳冰到麻木,以致一下課大家就在教室裡、走廊上蹦跳撞碰以獲得熱量來暖身。小時候的暴力運動遊戲太多,前面章節都有簡單提及過,這裡就省略幾萬字。
學校宿舍的窗戶是用白紙或報紙糊的,刮破或弄壞了的話,到了晚上,下完晚自習回到宿舍,寒風刺骨吹進來凍得大家哆哆嗦嗦,整夜睡了醒,醒了睡。為了禦寒,只好二個人擠一起,一床棉被蓋,一床棉被墊底,大家多數只帶一床棉被,一半墊一半蓋,互相用身子暖和過冬,有一個學期不知道什麼原因,米雲記得還住過一次豬圈屋,以前學校餵豬的房間,後來學校沒有餵豬了,住宿都是鐵床上下鋪,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還有大學四年,米雲整整睡了十二年的上下鋪鐵床。那時的住校生,宿舍裡有蜘蛛,被褥裡藏跳蚤都是家常便飯。
米雲那個年代上學和下學完全獨立,還自己帶被褥和糧食到學校,現在小學生上學放學,家長們全程陪同護送,不用說,一是安全,不怕拐騙、不怕交通事故,二是安逸,很多是開車接送,雨淋不著、陽光曬不著,連書包都不用背,都是家長代勞。安全安逸確實不存在問題,只是全程陪同護送,現在的小學生們還會有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