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2 頁)
的胃口。至於到底給了多少,史書很忠實地執行了&ldo;為尊者諱&rdo;的原則,沒有提及。但是,後來的記載還是隱約向我們透露了大致的情況:李世民在日後提及渭水之盟時,一直認為是&ldo;渭水之辱&rdo;。由此可見,這次的經濟代價是相當慘痛的。
九月,頡利可汗贈送唐政府馬三千匹、羊一萬隻,李世民下詔不接受,只要求頡利歸還之前所擄掠的唐朝軍民。
怪了,要回俘虜是理所當然,但送上門的東西卻為什麼不接受呢?
第十五章 第一個威脅與應對
前面說到,李世民婉拒了頡利可汗贈送的馬三千匹、羊一萬隻。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突厥說是贈送,每次都要派一大堆使者到長安,牲口送完了,這些人卻賴著不走。胡吃海喝,尋釁滋事是常事,還時不時地搞點殺人群毆的惡性事件,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按理說,應該嚴格法辦。可這夥人是外交使節啊,享受外交豁免權,倘若依法辦了他們,肯定會招來東突厥的質問,搞不好還給他們製造了南下擄掠的藉口。所以從隋到唐,中央政府對這種進貢或是貿易一直都是嚴格管制的。
沒費一兵一卒就使得東突厥退兵,應該說是一個比較能夠接受的結果。但是對於馬背上打下江山的李世民來說,無疑是被人堵著家門狠狠地訛了一把。以他的經歷和性格絕不會就此罷休。
送走了東突厥這夥瘟神,唐朝便開始著手訓練軍隊。從禁衛軍到普通軍隊,每天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各項軍事訓練。為了保證訓練的效果,同時充分調動大傢伙的工作熱情,軍方還制定了具體的獎勵措施:凡訓練成績優異者,當場發給獎賞,他們的上級也將在績效考核中得到好評。重獎之下,必有勇夫,更何況這獎賞可不是空頭支票,而是實實在在、馬上兌現的。於是,全軍上下立時凝成一股繩,幹勁甭提有多高了。很快,唐朝軍隊的戰鬥力就得到了迅速提升。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