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2/2 頁)
向首長說明,實際上一位女秘書就足以完成他的工作,因為長期以來我自己就是這樣幹過來的。但他馬上制止了我,使我願在戰時做點有益的工作的願望‐‐要麼在醫院,要麼在兵工廠‐‐暫時根本無法實現。無奈,我只好繼續呆下去。
幾天前,我們看了英國的每週新聞片,該片來自美國,描寫了倫敦的整個街道遭到破壞的情景。所有的大商店、議會等等都被摧毀。畫面上,整個市區都在烈火中燃燒著,一座座倉庫變成了火海。解說員講道,英國人對所有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他們認為柏林的情景也同樣如此。假如可憐的英國人知道他們給柏林造成的損失與倫敦的損失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那麼他們肯定會洗手不幹了。被俘的英國軍官供認,他們的政府做事不負責任。英國人自己,包括他們的軍官都承認這一點,這就足以說明瞭問題。
我所希望的只不過是在我們拿下俄國之後英國人提出和平建議來。與英國打仗只能導致我們雙方城市的相互毀滅。羅斯福幸災樂禍並期待著繼承英國的遺產。對於英國人的不理智,我的確不能理解。我們向東擴張了地盤,我們不需要它的殖民地。我認為,我們相互之間在所有問題上都保持和諧的關係,對我們雙方都有利。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土地那麼肥沃,我們可以在那裡種植我們需要的一切作物,其餘的東西(咖啡、茶、可可)我們可以到南美去換。本來一切都是如此的簡單、明瞭。願上帝使英國人不久將恢復理智……&rdo;
1941年8月30日我在&ldo;狼穴&rdo;大本營寫給女友的信中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