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第1/2 頁)
小蘇的阿瑪:女兒,你不要再惹事了,人家,可是丞相的女兒,你處處欺負人家,咱家日子不好過呀
小蘇:阿瑪,我幹什麼?!
小蘇的阿瑪:你幹什麼了,你還好意思問,你差點把人家害死,阿瑪,以後不允許你出門了
小蘇:阿瑪,這是為什麼?我把誰差點害死了,阿瑪,我到底怎麼了,我怎麼什麼也記不起來了
小蘇的阿瑪:你活該,誰讓你害人家。這就叫做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小蘇:阿瑪,你怎麼能這樣說你女兒
小蘇的阿瑪:阿瑪,這是替你不值,以後不要敢這種傻事了
小蘇:阿瑪,你告訴我女兒到底幹什麼,惹得你老人家這樣說我
小蘇的阿瑪:你真的想不起來了
小蘇:想不起來了
小蘇的阿瑪:想不起來也好,忘了最好
小蘇:阿瑪,你再說什麼,人家聽不懂
小蘇的阿瑪:你好好休息,阿瑪走了
小蘇:阿瑪,慢走,阿瑪,到底在說什麼,我到底惹誰了?!
南知夏:無憂,你怎麼知道?
長孫無憂:防人之心不可無
南知夏:哦
長孫無憂:走了,上課去
老師: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學生們: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老師: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學生們: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老師: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學生們: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老師: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學生們: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老師: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學生們: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