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頁)
虞候張繼宗已然是越走越近,看著一臉惶急之色地張小滿,張知秋已然可以斷定,他們一行的目標所在,就是自己當前所站之處!
&ldo;學生張知秋,拜見虞候大人!&rdo;
眼見眾人將到近前,張知秋緊搶上前幾步,無視於走在最前面地張小滿,張知秋極其瀟灑地行了一個現代改良版地抱拳禮,雖然貌似少了幾分敬重之意,但無疑卻是突出了些許灑脫不羈地文人狂行的。
不是張知秋有意給張小滿難堪,當兩個級別相差太大的領導並行而來的時候,那就只能是招呼那個高階別的領導,小官兒那是必須要無視的,但這卻也是為了他好。
張知秋是按照記憶中現代地官場禮儀來做理解的,但當他看到張繼宗和張小滿地反應之後,便知道自己應該並沒有做錯什麼。
搶領導風頭的這種事情,看來古今如一,的確是沒有什麼官員敢於冒此大不敬地犯忌的,文官、武將神馬的,卻也都是一般。
&ldo;呵呵,不敢當、不敢當,不知這位兄臺是何處地生員?這身服飾到是別致的很!&rdo;張繼宗見張知秋行事不羈大方,一時倒是更加地高看一些,言辭中也有意無意地開始套起近乎。
明朝武將地位低下,不要說是同級別的文職官員,就是一個普通的秀才,早年間見到張建東這種實職千戶也是傲不為禮的,要說還是這些年世道開始有些亂了,武將們地日子才稍微地好過了那麼一點點。
如果張知秋是在學的縣學、府學生員的話,即便還沒有秀才的身份,對上軍中一個虞候的話,如此做派卻也不為無禮。
張知秋一邊琢磨著如何才能讓這老孫頭化險為夷地履險過關,一邊打量著著眼前張繼宗這個有著典型文人氣質、投筆從戎的書生。
關於這個頗具一些傳奇色彩的張繼宗,張知秋幾日來也頗為聽說過他的許多傳說,心中要說不好奇那才是假的。
張繼宗本身已然取得了舉人地功名,按照大明的律法,這便算是已經有了一個&ldo;候選官員&rdo;地身份,但他這般投入軍營任職,到也算得上是一個異類了。
至於張繼宗會對張知秋如此地客套,卻是與明朝歷來地一些老傳統有關了。
在明朝,學校是選舉人才的四種途徑之一,僅次於科舉;科舉必定經由學校,而由學校做官卻可以不經過科舉。
學校有兩類,一是國學,也就是分設於北京和南京的&ldo;國子監&rdo;,進入這裡的,就是所謂的監生;而另一類便是這府、州、縣學了,這也是絕大多數普通讀書人所能夠謀得到地最佳&ldo;路線圖&rdo;了。
但有一點,這些府、州、縣學的諸位學生們,必須要繼續進入國學的,才能夠獲得官位,這有些類似於現代早年間大學還包分配地時期一樣,只要進入大學,那麼你這輩子註定就是吃國家飯的人了。
明朝府、州、縣學的生員,國家規定是每月都要給廩膳的,用以補助生活,稱之為&ldo;廩膳生員&rdo;,省略稱&ldo;廩生&rdo;,但名額有定數。
明初規定,地方上府學地廩生名額為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每月發給廩米六鬥,但必須經過歲考、科試兩試地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生名義。
換句話說,只有好學生才能享受到這些全額獎學金;事實上,對於一些貧窮地廩生來說,這卻也是家庭地一大重要財政收入,是要用以養家餬口的。
廩生名額因州、縣的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
由於求學的需求太過旺盛,這些名額難以滿足,於是就又有了正式生以外的&ldo;旁聽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