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常勝戟(第2/9 頁)
,說話便一向喜歡引經據典。王離小時候就聽不懂他父親七拐八拐的說話方式,想辯論又無從辯起,所以養成了說話暴躁直接的性格,才會無形之中得罪了許多人。
想起年少時的遭遇,王離無聲地嘆了口氣,當年他要是說話不那麼刻薄,也許那位甘上卿也不會被人在半步堂暗算受傷。這件憾事也無形之中改變了王離的性格,每當他想要暴躁的時候,都會浮現在他腦海。按下想要和父親爭辯的衝動,王離心平氣和地敘述道:“將軍,在下有事容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其下攻城……為不得已啊!”王賁壓根兒就沒覺得自家兒子能有什麼正經事要說,收回了因為王離進帳而分的心思,就繼續在羊皮地圖前喃喃自語起來。
這段王離倒是聽懂了,因為他曾經被父親按著背了許多兵法,這句是出自《孫子兵法》的“謀攻篇”。
當時背的時候還不解其意,此時聽來,細細咀嚼,卻覺得那位當年不動一兵一卒就取得趙國十幾座城池的甘上卿,簡直是絕世天才。
上等的用兵之策是以謀略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乃是下下策,只有萬不得已之時才使用。他父親這是在懊惱現今的局勢,秦軍看似佔盡上風,可是綜合周遭形勢,實乃是步入了困局之中。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王離輕聲地繼續往下說著,往日被父親死記硬背塞進腦袋裡的文字,現今說出來,卻字字珠璣。謀攻謀攻,少年上卿果然是謀攻高手。
王賁很少見自家兒子主動背書,見狀詫異地轉過身來,雖然心情不佳,但還是欣慰地點了點頭道:“我這有兵書,你若不願去練武,背書也可。”
王離聞言翻了個白眼,從衣襟裡掏出一個小小的錦囊,本想連錦囊一起交給自家父親的。不過他想了想,還是抽出了寫滿字的布帛遞了過去,把空了的錦囊重新放回衣襟揣好。迎著父親疑惑的目光,王離氣定神閒地解釋道:“這是走之前,甘上卿給我的錦囊妙計。”
本想嫌棄的王賁一聽到甘上卿的名字,立刻把手中的布帛開啟,認真地看著上面的文字,越看呼吸就越發急促,等他來來回回看了幾遍之後,怒火也飆到了極點,揮舞著帛書朝王離呵斥道:“此等妙計,為何不早點告訴我?!”
“上卿所書之計,也直言一切要以實地為主。”王離早就知道父親會暴怒,不慌不忙地解釋著,“我這些時日觀察著河水流量,初抵此地之時,我還以為上卿之計乃是誇大其詞,但天天觀察水量後,直到今日我才確認此計確有可行之處。”
王賁的怒火沒有消弭,但總算是知道兒子不是刻意延誤軍機。可還是越想越來氣,忍不住操起桌上的竹簡抽了王離幾下:“蠢材!叫你讀書不讀,傻子才不知道‘春汛’二字!”
王離硬撐著扛了幾下,總算讓自家老爹消了氣,不過還是忍不住辯解了兩句:“我不是怕萬一計謀不成,也不用承對方的情嗎。爹你不是不想站隊嗎?”
“哼!人家都設好局了,就等我們鑽套呢,就是算到了我們不得不用。”王賁早就想得很開了,最壞的結果就是久攻大梁未果,反而被齊楚聯軍前後圍攻。現在有妙策可輕鬆奪城,甚至連秦軍的傷亡都能下降到最低點,簡直是求之不得的結果。至於政治上的事情,王賁很理直氣壯地說道,“反正有事你爺爺擔著!”
王離聽得簡直羨慕嫉妒恨!他也想說有什麼事他爹幫他擔著!而不是拿竹簡抽他!
王賁也沒空再考慮這些事,他打王離那幾下,也是懲罰後者把這麼好的計策偷藏著不拿出來。若是早些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