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部分(第3/5 頁)
付中華帝國海軍使用。
F…12是中華帝國海軍的第一種艦載超音速戰鬥機,首飛時就突破了音速。同時也是中華帝國設計的最後一種以機炮為主要武器的飛機,所以F…12的飛行員們常稱自己為“最後的槍手”。
F…12作為中華帝國海軍五十年代主力戰機,由於其優秀的xìng能,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一直是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之一。
當然,這也跟對手太弱有直接關係。畢競德聯體國家在航空母艦發展上面十分落後,他們一直使用滑降起飛技術來代替他們蒸汽彈shè技術不過關的尷尬。同時,噴氣式戰鬥機在航母起降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含量,德聯海軍航空兵根本達不到那種技術水平和裝置保障能力,因此在有限的技術下,德聯海軍航空兵一直使用陸基戰鬥機,只需要將其略微改造一下,變成摺疊機翼和增加著艦尾鉤等技術含量相對低一些簡單一些便可以打造德聯獨有的海軍艦載機部隊了。
而中華帝國作為超級海軍強國,在航母技術上和海軍航空兵準備技術上一直領先,擁有全球唯一的一座大型綜合海訓中心,華約國家所有海軍航空兵大多數都在那裡培訓過。蒸汽彈shè技術處於壟斷地位,使得艦載噴氣式戰鬥機能夠短距離起飛,這些限制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先進xìng的因素對中華帝國海軍而言都不是問題,這就造就了在海軍航空兵方面,德聯海軍被中華帝國海軍遠遠的摔在了後面,迫使德聯海軍不得不在其他水面艦只上面做文章來超越中華帝國海軍。
正因為這些因素,中華帝國海軍的F12艦戰一直保持對德聯海軍航空兵的戰機處於領先地位,因此中華帝國內閣也就很難批准為海軍航空兵更換新型飛機了。
F12就在這種大環境下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其主要型別有:A型,單座晝間戰鬥機,共生產318架。B型,有限全夭候型,共生產130架。RF…8A,偵察型,共生產144架。C型,A型的改型,空戰能力加強,共生產187架。D型,有限全夭候型,時速接近兩倍音速,共生產152架。E型,D型的改進型,共生產286架。F…12E,英國海軍和土耳其海軍訂購,共生產142架。
整體而言,F12的特點是採用可變安裝角機翼,起飛著陸期間,飛機上的液壓自鎖作動筒可把機翼安裝角調大7度,這樣既增加升力,又使機身基本上與飛行甲板或跑道保持平行,避免因機頭掄起而影響飛行員的視界,平飛時,機翼再回到原來的位置。另外,機翼外段是可向上摺疊的,便於艦上停放。
F…12空重817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33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420千克,機內燃油量6300升。作為海軍航空兵的驕傲,F12可進行空中加油,這在全世界航空領域成為一個耀眼點。從F12服役中華帝國海軍那一夭開始,就被全世界各國海軍所關注。
當然,F12的知名度還是靠它強大的xìng能來支撐的。其最大平飛速度2124千米/時,實用升限17000米。由於是艦載戰鬥機,其作戰半徑自然不能跟J15相比了,只有370…800千米,轉場航程也不過2250千米。
武器方面,皇家重工在空軍訂單競爭中敗給了江南重工,因此F12的武器裝備也做了大幅度調整。機頭裝4門20毫米機炮,每門備彈84發。機身兩側各有2個武器掛架,可掛8枚火箭彈,後來生產的F…12E又增加兩個掛架,可以掛載空空導彈和航空炸彈,最大載彈量2270千克。
不過,儘管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擁有先進的F12艦戰,但這並不代表海軍航空兵一直順風順水。
由於海軍飛行員訓練條件苛刻,戰機在海上起降的風險極大。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從建立那夭開始,就少不了犧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