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五味論 第六十三(第1/4 頁)
一、古文
(一)靈樞第63章 五味論 第六十三
黃帝問於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少俞答曰: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黃帝曰: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幹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而走血矣。
黃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姜韭之氣燻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黃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少俞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二)白話文:
黃帝問少俞說:“各種味道進入口中,各有其走向,各有其引發的病症。酸味走向筋,過多食用,會使人小便不利;鹹味走向血,過多食用,會使人感到口渴;辛味走向氣,過多食用,會使人感到心中如空洞;苦味走向骨,過多食用,會使人嘔吐;甜味走向肉,過多食用,會使人心中煩悶。我知道這些情況,但不知道其中的緣由。希望聽聽其中的緣故。”少俞回答說:“酸味進入胃中,其氣澀滯而收斂,向上到達上、中二焦,不能出入,出不去就留在胃中,胃中溫和適度,就會下注到膀胱,膀胱的包膜薄弱而柔軟,遇到酸味就會收縮捲曲,約束而不通暢,水道不能通行,所以就會小便不利。陰器,是筋聚集的終點,所以酸味進入就會走向筋。”
黃帝說:“鹹味走向血,過多食用,會使人感到口渴,這是為什麼呢?”少俞說:“鹹味進入胃中,其氣向上走向中焦,注入血脈,那麼血氣就會跟隨它,血與鹹味相互結合,就會凝結,凝結後胃中的汁液就會注入,注入後胃中就會乾涸,乾涸就會使咽部和食道乾燥,所以舌根乾燥而容易口渴。血脈,是中焦的通道,所以鹹味進入就會走向血。”
黃帝說:“辛味走向氣,過多食用,會使人感到心中如空洞,這是為什麼呢?”少俞說:“辛味進入胃中,其氣走向上焦,上焦,是接受氣而營養諸陽的地方,姜韭的氣味燻蒸它,營衛之氣,不能及時接受,長久停留在心下,所以就會感到心中如空洞。辛味與氣一同執行,所以辛味進入就會與汗一同排出。”
黃帝說:“苦味走向骨,過多食用,會使人嘔吐,這是為什麼呢?”少俞說:“苦味進入胃中,五穀的氣味都不能勝過苦味,苦味進入下脘,三焦的通道都關閉而不通暢,所以就會嘔吐。牙齒,是骨聚集的終點,所以苦味進入就會走向骨,所以進入後又出來,這就知道它走向骨了。”
黃帝說:“甜味走向肉,過多食用,會使人心中煩悶,這是為什麼呢?”少俞說:“甜味進入胃中,其氣弱小,不能向上到達上焦,而與穀物一起留在胃中,會使人身體柔軟潤澤,胃柔軟就會舒緩,舒緩就會使蟲蠕動,蟲蠕動就會使人心中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