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蒙加萊街是從8號地鐵站到蘇爾古夫的一條必經之路,來來往往的人大部分都是來買電腦的,所以,這條街也自然成為電腦銷售業內人士的目標。
最初來到這裡開辦電腦商店的是一些東南亞華人。2000年左右,浙江籍的商家也開始進駐。發展至今,蒙加萊街的兩側,除了一家咖啡吧以外,大部分的店面都已經成了華人的電腦商店。
這條最出名的電腦街再沒有可“插足之地”之後,那些仍然在不斷加入到電腦銷售行業的華商們,便把店開在了附近的夏朗唐、多梅斯尼爾等街上。由於這一帶電腦商家如此高密度地集中在一起,也使得這一地段成為遠近聞名的電腦市場。
當然,溫州人擴張最明顯的,當屬位於巴黎第10、11、19、20區交匯的美麗城一帶。1993年、1994年的時候,在溫州人最早聚居的3區,法國政府曾經嚴厲抓捕過非法移民。為了躲避,很多溫州人開始搬遷,來到美麗城居住。在那個時候,美麗城的多數人口還主要是阿拉伯人,只有少量的亞裔。他們雖然移居法國比較早,卻大都過得比較貧困,由於大量的人無所事事,因此社會治安也很不好。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有一些來自東南亞的華人開始在這裡居住和經商。但當時還一點也不繁榮。不過,那裡也有優勢,就是交通便利,更主要是有一些空置的房屋,而且租金也非常便宜。
於是溫州人開始進入,最初有幾個溫州人收購了幾家店。而有了店,親戚朋友便一個接一個地來投奔了。溫州人的動作非常快,其他人看到這一場景也加入了追隨的行列,更多的人購置了當地的門店。於是中國店越開越多,而為了支援中國店的開張,聞風而來的華人餐館也開始迅速進入,到如今,美麗城的中餐館數量已成為巴黎最多的了。然後到90年代,有更多的溫州人開始在這裡買房置業,這也導致美麗城的房價迅速攀升,大大高於其他街區的漲幅。
新移民的到來,拓展了這一帶的華人區,也帶來了又一次商業發展高峰,也給這個曾經破舊滯後的地區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關於溫州人在法國的發展,我們可以看一下發表在2007年10月28日香港《亞洲週刊》上的一篇文章:
廟街(Rue Du Templ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第三區。過去,這裡是猶太人的天下,如今,溫州人成了廟街“新貴”,把廟街變成了“溫州街”。
這是一條熱鬧的街道,大小鋪面林立,密密相挨,招牌五顏六色。中餐館、鐘錶店、眼鏡店、理髮店、美容院、旅行社、影視公司、專賣中國貨的超級市場,成衣、皮具、飾物等商品的銷售生意紅紅火火。與別的唐人街不同,這裡的店鋪招牌都是法文,在櫥窗邊溜達的、在店內選購的顧客也幾乎都是法國人,而商鋪的老闆、僱員卻是清一色的華人,其中尤以溫州人居多,因此巴黎人都稱之為“溫州街”。
許多廟街的溫州人如今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可他們背後幾乎都有一部心酸的奮鬥史。“我剛來法國時才19歲,白天在成衣店裡打工,晚上還要去飯店洗碗,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一位皮具店的劉老闆介紹到,“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年。3年後,我向一些老鄉借了筆錢,辦起了製衣廠,開始了創業……”劉先生在創業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由於語言不通,而且是華人,在法律上受到不公平對待,吃了幾次官司。但劉先生很快吸取了教訓,學會了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還透過溫州人特有的“網路”不斷擴大經營,如今已擁有幾家規模較大的批發商店,並在中國內地投資辦廠,成為名副其實的“老闆”。
巴黎第11區伏爾泰街的黃老闆20歲時來到法國,先在親戚家借住,一來就學針車,“每天坐在針車前十六七個鐘頭,累了就睡在針車旁,醒來繼續幹活。我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