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1840年6月,一支由20艘戰艦和28艘運兵船組成、兵力約7000人的英國遠徵軍到達廣州口外海面。英軍隨後按照其預定方案,封鎖了珠江口,並於6月底北上,準備佔領舟山後封鎖長江口和黃河口。英國人以為經濟封鎖會產生效果,但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帝國並不害怕經濟封鎖,他們最擔心的,是國土的淪喪!
舟山是中國第四大島,為蘇浙閩海面之鎖喉,島上設有定海縣城。康熙帝年間,寧波曾設為對外通商口岸,定海縣城曾設有&ldo;紅毛館&rdo;並接待過英國商船,但到乾隆帝年間,寧波海關被關閉,英國商船也就被禁止入內‐‐除了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使團曾經在這裡作過短暫的停留。
英國本有意佔領舟山作為其貿易和擴充套件勢力範圍的前沿,但陰差陽錯的是,這個計劃被香港和上海取而代之。英國艦隊來到舟山後,當地人似乎還依稀記得當年的外國商船,以為是洋人們來此卸貨貿易,正當這些人為可能的獲利而歡欣鼓舞時,他們的知縣卻收到一封他從來沒有見識過的&ldo;哀的美敦書&rdo;(最後通牒)‐‐英國人限令他們半個時辰內投降!
英國人畫的《奪取定海》
當地守軍顯然被英國猛烈的炮火嚇壞了,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作戰方式。英國人大概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擊毀了當地脆弱的海岸防禦體系,參戰的1500名士兵,死亡和受傷各13人,其他的都逃跑了。在失敗面前,知縣姚懷祥只能選擇投水自盡,以死報國,表現了一個儒生應有的氣節。
而在攻陷定海之前,英國第二批北上的艦隊來到廈門,因為投書問題,雙方進行了一場炮戰。中國官員拒絕接受這樣不恭敬的文書,因為上報朝廷,很有可能會被罷官甚至殺頭。一直到8月,道光出於對戰局的擔憂,才下令將洋人的投稟,&ldo;無論漢字夷文,一律原稟進呈&rdo;。而在此之前,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被問罪,罪名正是&ldo;拒收夷書!&rdo;
天朝的禮儀可真讓不少人吃了苦頭。
英國艦隊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北上,這下可把道光帝和滿朝文武嚇壞了,他們以為這些蠻夷可能會進攻京城。很不幸的是,這個擔心在後來的1860年和1900年都成為了現實。
戰爭、謊言與真相(上)(2)
1840年8月30日,當英國艦隊抵達天津大沽口並試圖強行透過的時候,內閣大學士兼署直隸總督琦善被派去和洋人談判。在英國艦隊的恫嚇下,朝廷政策很快由剿改撫了。
琦善本是堅定的主剿派,但在英國人的堅船利炮面前,很快變成了堅定的主撫派,而這也是大部分清朝大員對待夷人的態度。琦善的當務之急就是想方設法把洋人哄騙回去,他得想盡一切辦法在道光帝和洋人之間周旋,既不能讓道光帝感到失了天朝威儀,也不能輕易得罪這些可惡的洋人。
幸運的是,外交檔案的翻譯幫了琦善的大忙。當道光帝看到英國外務大臣巴麥尊的照會時,總算感到心理平衡了不少。這份照會的中譯本是這樣寫的:&ldo;茲因官憲(林則徐)擾害本國住在中國之民人,並褻瀆大英國家威儀,是以大英國主,調派水陸軍師,前往中國海境,求討皇帝昭雪伸冤。&rdo;
最為可笑的是最後一句,&ldo;求討皇帝昭雪伸冤&rdo;,原文卻是&ldo;deand fro the eperor satisfaction and redress&rdo;,直譯過來應該是&ldo;要求皇帝賠償並匡正&rdo;,天朝語言的幽默性,莫過於此。(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既然洋人是來伸冤昭雪的,道光帝當然可以大度一點。於是他給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