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2 頁)
6日,當法國大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樸次茅斯港卻一片歡騰。英國的三艘戰艦,獅子號、印度斯坦號和一艘小型護衛艦豺狼號,在早潮時起錨了。他們的目標,不是法國,而是遙遠的中國。
在擁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船頭,艦隊的首領馬戛爾尼望著茫茫大海,深深地呼吸著海上的空氣。此時的他,肩負著英王賦予的神聖使命:為英國商業開啟中國大門。這個使團規模龐大,光正式人員就有近百人,包括外交官、青年貴族、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和僕役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整個艦隊有將近七百人。要知道,英國從來沒有派出過如此龐大的使團,整個歐洲也從來沒有。
在世界的另一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特派員早已提前把一封預約函交給了駐廣州的兩廣總督。英國人在信中提示:&ldo;英王陛下為了增進兩個朝廷間的友好往來,為了發展於兩國都有利的貿易關係,決定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為全權特使赴北京訪問。&rdo;當中國方面接到這封信時,這也幾乎是在馬戛爾尼使團出發的時候。
商業拉近了世界的距離。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開始後,各國對通商貿易都寄以厚望。在各國對中國的貿易中,英國雖然已迅速超過葡萄牙而位列首位,但英王對當時的中英關係並不滿意,此次派馬戛爾尼前往中國,就是希望跟中國建立新的外交關係,並達成下列協議:
一、 英國派遣駐中國使節。
二、 準許英國在舟山和天津進行貿易,並仿效澳門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個小島,供商人居留和存放貨物。
三、 允許駐在澳門的英國商人居住廣州。
四、 英國商品在中國內河運送時,爭取免稅或減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