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3/5 頁)
緊隨糧食危機而來的是電力與煤炭危機,由於煤炭不足,電量只能滿足8o%的需求,為此,日本大搞經濟管制,連電風扇收音機都列為奢侈品。
而對日本來說,對其侵華戰爭影響最大的是資源危機,到1941年,日本所控制的資源只能滿足煤炭需求量的88。3%,石油的18。4%,鐵礦石的42。4%,銅的43%,鋁的15%,鉛鋅的18。4%,而要得到這些資源,一種辦法是透過貿易進口,在侵華戰爭的巨大消耗下,日本在1936…1941年的國際收支逆差達5o億日元,黃金外匯已所剩無幾,以至日本不得不開始動用戰略儲備物資。
而日本採取的擴大出口,壓縮排口,掠奪佔領地,對外借款等各種辦法均已無效,1941年日本之外債餘額12。5億日元,因此,自1941年起,己無商業貸款的可能了,而對佔領地的掠奪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雖然中國(侵華日軍佔領地區)的礦產資源足以滿足日本的多數礦產需求,但這在當時僅僅只是一種潛力,要想開出來,需要時間及金錢,經過幾年形成生產能力才可支援戰爭需要。
在這種局面下,日本只有三種選擇:1、撤出中國,結束侵華戰爭,但這對日本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不僅因為日本傷亡已達數十萬,並且已經耗費了幾百億元的軍事開支,而且這將使因戰爭而掩蓋的財危機爆,從而導致經濟崩潰,2、以對日本有利的條件來停止侵華戰爭,但在中國方面的頑強抵抗下,無法實現,據日本在1941年估計,要想打勝侵華戰爭,至少還需要3年,而且這是在中國無外援條件下的估計,而日本的黃金外匯儲備是無法支撐這樣長的時間,那就只剩下了第3條路,南進掠奪資源,掠奪英美法荷殖民地上的工業生產能力以支撐對華戰爭。
不掠奪資源,不掠奪工業裝置,不利用英美法荷幾十年間在殖民地展起來的工業生產能力,日本就會被中國拖得越來越窮,越來越弱,越來越打不起戰爭了,幾年過後,得到大量外援緩過勁來的中國人,或者憋著勁撿便宜的美國人只需輕輕一腳,就會把日本人踢回四島,或者再殘酷一點,佔領日本,從此騎在日本人民頭上了,嗯!想想都不寒而慄。
與其那樣,不若趁現在還有實力,戰爭機器全線開動的時候拼一把,掠奪到資源壯大自己,把美國人打殘廢,逼他們退出援華,也許就贏了也說不定!這是東條英機新內閣全體閣員的想法。
1o月21日,星加坡《星島日報》報社內總編辦公室,一個曬得黝黑的日本人正在向主編抱怨,抱怨主編把他在日本拍攝的照片刊登在報紙頭版。
“您怎麼能這樣做呢?威廉先生,我們當初不是說好了嗎?這些照片不公開,現在公佈在報紙上,您這不是把我害了嗎?”
日本人指著報紙上的幾幅圖片,圖片清晰表明日本海軍飛機正在訓練,一幅照片是魚雷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正從山頭背後躍出,另一幅照片是飛機飛臨海岸時低空射魚雷。配以的文字說明則是:日本聯合艦隊鹿兒島訓練照,據悉,鹿兒島灣與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地形相似,日本人難道要轟炸珍珠港嗎?
還有評論員的推測文章,言:從日本歸來的旅遊者還現,除在鹿兒島之外,還有出水、鹿屋、佐伯等地,有大量聯合艦隊的魚雷機在進行低空攻擊訓練,此類訓練已持續3月有餘。
報紙還刊登了鹿兒島灣與珍珠港的地形手繪圖比較,除此之外,評論員還建議大家找一本拜沃特寫的一本叫《大太平洋戰爭》的幻想小說來看看,其中有襲擊珍珠港的構想。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宣揚一種可能性…日本海軍會進攻珍珠港。
《星島日報》經常會弄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東西,甭管是不是出於吸引眼球弄的噱頭,反正有很多報紙不加選擇的會轉載其上面刊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