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3 頁)
4學期考試成績合格者,發資學金五元;全勤者發全勤獎五元;評為優秀學員發優勝獎十元;班長對班級和點我工作負責,發補貼十元。
學期考試成績不合格者,或到課率不到80者,不發獎。全學期缺課超過三分之一者,做除名處理。無故缺課者,除不發到課金外另加罰十元。
誰要是稍加認真地看一看這份制度,就會發現這四條當中的每一條都和錢有關,而且可以說是牢牢地有關。魯冠球不去考慮這樣做是不是金錢掛帥了還是什麼金錢萬能了。他只考慮在時下,在他們這樣的一個廠裡,什麼樣的辦法最能有效地改變職工的低文化水平的狀態。
魯冠球的這一招,到底還是靈的。無論三十五歲以上的還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再也沒有一個人敢把甘蔗皮啃到車床邊,再也沒有人不會用卡尺,更不會把報廢的萬向節扔到池塘裡去了。
他們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學習著文明,學習著某一種嶄新的工業化時代的生活方式。他們在生產著產品的同時,也在生產著全新的自己了。
除去在自己的土地上改變著自己之外,當然還包括著在別人的氛圍中改變自己。許多人就這樣被送出去了。
他曾經在各種各樣的機會中送出去各種各樣的年輕人,他們回來的時候,就這樣地成了人才。1984年,他承包的第二年,他一口氣就送出去四十四名年輕人。學費、路費、生活費,統統由廠裡承擔。那一年,魯冠球因此而交了八萬元錢。而從1984年到1989年,工廠花在這方面的錢,已達到了五十萬元;從1989年到1997年初,在職工的教育投資上,經費已經達到了一千萬元以上。
第二篇 九十年代記憶
第14章 王石:我的道路與夢想
【王石小傳】
王石是創業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九十年代起開始廣為人知的、具有標杆意義的新型企業家。
1978年4月,在中國改革開放號角剛剛吹響時,這位擁有錫伯族血統的年輕人便來到了改革的最前沿陣地‐‐深圳,故事由此開始。
在當時百廢待興的特區之地,王石充分展現著他的商業天賦‐‐他做過標準的&ldo;倒爺&rdo;:依託父親是鄭州鐵路局員工的背景,他先是倒賣玉米,掘到第一桶金後,在群雄並起的1984年,王石成立了&ldo;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rdo;開始倒匯,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後,&ldo;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rdo;實行產權改革,搖身一變而成&ldo;萬科&rdo;,王石也終成中國企業家中的風雲人物。
但王石真正能被歷史記住的,卻並非是他的早期資本積累和後期財富之間的邏輯關係、抑或數字大小,而是王石從混沌中走來,卻始終保持了陽光性格的真實。
當萬科確定了房地產主業後,王石面臨著一個充滿暴利的行業:當時房地產業內有&ldo;低於40利潤不做&rdo;的行規,而早期的房地產公司只要拿到一紙土地批文,轉手便能獲得100以上的利潤。就在此種背景之下,王石卻給萬科提出了&ldo;高於25利潤不做&rdo;的原則,在當時看來著實&ldo;冒天下之大不韙&rdo;。與此同時,王石還提出了&ldo;兩個70原則&rdo;,即萬科集團70的盈利必須來自房地產,而城市居民住宅專案又必須在房地產業務中佔到70以上,這樣一條原則無疑將萬科框死在房地產業內,而當時深圳特區內95以上的企業都是多元化經營的。
回望三十年企業變革歷程,無數公司如過眼雲煙般消逝,惟有極少數的幸運兒能留存下來,這其中又有半數早已苟延殘喘,好好活著的只是鳳毛麟角,王石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