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1)咳嗽背後的秘密:從病因到病機,再到症狀傳遍(第1/2 頁)
黃帝問道肺臟有病,能使人咳嗽,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五臟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只是肺部”,咳嗽雖病位在肺,但並非孤立之症。肺主氣司呼吸,與外界環境直接相通,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因此容易受到外界邪氣的侵襲。然而,當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時,同樣會透過各種機制影響到肺的功能,進而引發咳嗽。
黃帝說:希望聽您講講各種咳嗽的症狀。
岐伯回答:“皮毛與肺相應合”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肺屬金,皮毛亦與金相應。在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中,金生水,而皮毛在人體中起著保護機體、調節體溫、排洩汗液等作用,這些功能與水的代謝和調節密切相關。因此,皮毛與肺在五行屬性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從“臟腑經絡學說”的角度來看,肺主皮毛。這裡的“皮毛”不僅僅指面板表面的毛髮和汗孔,而是廣義上包括面板、汗腺、皮脂腺等在內的一系列組織器官。肺透過其宣發肅降的功能,將衛氣和津液輸布到皮毛,以滋養和保護皮毛;同時,皮毛也能將外界的邪氣(如風、寒、暑、溼、燥、火等)阻擋在體外,或透過出汗等方式將邪氣排出體外,從而保護肺臟不受外邪侵襲。
因此,當皮毛感受了邪氣時,這些邪氣就有可能透過皮毛與肺之間的密切聯絡,進一步影響到肺臟的功能。例如,外感風寒邪氣侵襲皮毛,若邪氣較重或人體正氣不足,就可能透過皮毛入裡,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導致肺氣失宣,進而引發咳嗽、氣喘等肺部症狀。
同時飲食與臟腑健康的關係有著豐富的論述。如果喝了冷水和吃了寒冷的食物,胃裡的寒氣會沿著肺脈上升至肺,會引起肺寒,這樣就使內外寒邪互相交合,停留於肺臟,導致肺咳”的情況。
我們要明確的是,中醫所講的“寒氣”並非指物理學上的低溫或冷涼,而是一種具有寒涼、凝滯、收引特性的病邪。當人體攝入過多寒涼之物時,這些寒涼之氣會首先影響脾胃,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且喜溫惡寒。脾胃受寒後,其運化功能減弱,不僅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還可能使寒氣進一步循經上傳至肺。
在中醫經絡理論中,肺經與胃經有著密切的聯絡,它們之間透過經絡的相互溝通,實現氣血的相互輸布和調節。因此,當胃中寒氣過盛時,確實有可能沿著經絡上行至肺,影響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肺氣失宣,進而引發咳嗽等肺系症狀。
在中醫理論中,五臟與自然界中的時令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絡,這種聯絡被稱為“五臟應時”。每個臟腑都有其特定的主時,即在該時段內,該臟腑的功能活動最為旺盛,同時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病。然而,您五臟在他們各自所主的時令受病,而肺在他所主的時令並未受病,那疾病就是由各髒傳給他的。
實際上,由於人體內外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任何臟腑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受到病邪的侵襲而發病。只不過在某些特定的時令,由於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某些臟腑更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而已。
接下來,我們來看臟腑傳變理論。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臟腑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相互傳變。當某一臟腑發生病變時,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病邪就有可能透過經絡、氣血等途徑傳變到其他臟腑,形成新的病變。這種傳變可以是順傳(如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也可以是逆傳(如按照五行相剋的順序),還可以是越經傳變(即不按照五行生剋順序的傳變)。
如果五臟在各自所主的時令受病,而肺臟並未在其所主的時令受病,但隨後卻出現了肺臟的病變,那麼這很可能就是由於其他臟腑的病變透過傳變機制影響到了肺臟。這種傳變可能是直接的(如透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