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第2/2 頁)
哲&rdo;。嚴復在他著名的譯著《天演論》的按語中,曾大量發揮了康德不可知論的觀點。近代大儒、同時也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宣傳家的章太炎,從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中獲得大量的哲學知識為資產階級革命論證。一代教育名家蔡元培和悲劇學者王國維,則更加深刻地受康德和其他德國哲人的影響。
以&ldo;翰林革命&rdo;傳為美談的蔡元培,不惑之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研究心理學、美學、哲學、人文科學,其間深受德國文化尤其是康德美學的影響。在辛亥革命後,他歷任民國政府首屆教育總長、北大校長等職,以文章、演講、授課、編寫教材等多種形式廣為介紹康德的美學思想。在他首任教育總長時,就提出&ldo;以美育教育完成其道德&rdo;的德育教育方針,後來在任北大校長時提出&ldo;相容並蓄&rdo;的口號,開一代學風,都可以找到康德思想的印記。當然,蔡元培的美學思想也受到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與立普斯等人的影響,但其自成一家之言的&ldo;美育代宗教&rdo;說的基本觀點則直接來自康德。蔡元培對康德美學身體力行,除在北大講壇上親自講學外,還創辦了北京美術專門學校(今中央美術學院前身)、西湖藝術學校(今浙江美術學院前身)、上海音樂學院,在推動中國音樂、美術事業發展方面有傳世功勳。
王國維和德國文化也有著不同一般的關係,他是繼嚴復、康有為、梁啟超以後近代中國積極推行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他在哲學、文藝、史學等領域內,把中國傳統思想與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熔為一爐,開創了中國學術界的新局面。特別是在介紹、融化德國哲學方面,為中國第一人,最先向國人介紹康德、歌德、席勒、叔本華、尼采等思想觀點,並以此分析、批判、融通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