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第1/2 頁)
三、西風東漸
◆文化入侵
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中國文化滋養的啟蒙思想開啟封建主義之矇昧、迎接資本主義之光明,不僅對法國、德國的革命與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漂洋過海,遠渡重洋回流中國,和歐洲近代科技一起形成新的西學東漸運動,薰陶和培養了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者。德國作為啟蒙運動的興盛之地,其優秀人物是啟蒙運動的中堅脊樑,他們的思想成就是構成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思想文化和中國近代思想文化,有著特別的情結。然而,中德近代的文化交流卻是在遠非友好的氣氛中開始的。和西方近代其它列強相比,德國是最後崛起的大國。英國用炮艦轟開中國的大門很久以後,普魯士才派遣&ldo;使節團&rdo;來華,兩國才開始正式往來。之後,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德國,在北京設立公使館,中德官方文化交流才有可靠的基礎。
在萊布尼茨時代,德國知識界和整個社會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猶如對於太陽,只有膜拜、崇敬、學習的份兒,這時卻整個顛倒過來。德意志帝國像其它西方列強一樣,對大清朝頤指氣使,指手劃腳。德國傳教士似乎也挺直了腰桿,紛紛充當為德國謀取利益的急先鋒。吃怕了洋人苦頭的清政府見來者不善,對德國的要求悉皆答應。先是進口各式德國洋貨,再是購買德國造的艦隊,後來又乖乖把膠州灣租給德國。在德國元帥瓦德西的率領下,八國聯軍把義和團殺得血流成河,連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也被趕得遠走西安,讓中國償了一把德國的厲害。
為了使中國徹底臣服,德國不光給中國&ldo;送來&rdo;四散橫飛的克虜伯炮彈,還有他們引以為榮的科技文化。20世紀初,德國先後在上海創立同濟大學,在青島建立德中學院,在北平開辦輔江大學。這些由熱衷於&ldo;教育&rdo;的德國人創辦的大學在宣揚德國光榮的同時,確實也向中國人傳播了德意志近代科技文化成就,對中國科技文化教育發展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客觀上也促進了兩國的文化交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把德國苦心經營十幾年的山東半島橫刀奪走。從此,德國在華勢力大大減弱,文化交流也一落千丈。在後來的30多年裡,霍亨索倫王朝被魏瑪共和國取代,接著希特勒推翻民主,建立第三帝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一直政局動盪不安,無暇顧及中國。在這30多年中,日本、美國加劇了對中國的侵略,廣大中國人民對日、美侵略者的仇恨日益加深,對遲來早走的德國侵略分子的憎恨逐漸淡漠了。尤其是和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罪行相比,中德之間的恩恩怨怨就&ldo;不足掛齒&rdo;了。
◆宏論(一):進化論進化中國
拋開這些恩恩怨怨,實事求是地考慮德國對中國近現代之交文化的影響,德國科技文化客觀上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發展是起著巨大作用的。
西方文化在中國發生巨大影響的是兩種思潮: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進化論;新民主主主階段是馬克思主義。這兩種思潮都與德國文化有著莫大的聯絡。
康德理論中的量之假說和太陽中心說、以太說,作為三大發現成為論證宇宙、自然界和社會進化發展的科學依據,對進化論在中國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既為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提供了理論依據,也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有力思想武器。
馬克思恩格斯共創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更和中國現代命運息息相關。
康德學說的東漸,最早在19世紀末。康有為、梁啟超師徒對康德的去偽說、倫理道德學說非常讚賞,梁啟超甚至把他譽為&ldo;近世第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