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3 頁)
我稱之為&ldo;借師助剿&rdo;變形的華洋混合軍,除&ldo;常勝軍&rdo;之外,還有由法國控制的浙江&ldo;常捷軍&rdo;和其他華洋混合隊:在上海的有&ldo;中法炮隊&rdo;、&ldo;中法洋槍隊&rdo;;在浙江的有&ldo;中英混合軍&rdo;、&ldo;寧波中英混合軍&rdo;等。這些混合隊的特點,都是以外籍軍事人員為軍官,以華人為兵員。華爾洋槍隊1860年6月成立時,歐美籍軍事人員為軍官,東南亞籍(菲律賓水手為主)為士兵。一年後有改變,即充士兵者為華人,華人亦偶爾有人充下級軍官者。&ldo;常捷軍&rdo;等華洋混合隊基本上是後一情況。&ldo;常捷軍&rdo;亦於1864年10月由左宗棠將其遣散。
上面所講&ldo;借師助剿&rdo;都是指陸路而言,至於水路也發生過&ldo;借師助剿&rdo;事,那就是清王朝於1861年即由奕與赫德醞釀向英國購置的近代艦隊,由於其司令為英國軍官阿斯本,故史稱&ldo;阿斯本艦隊&rdo;。建立該艦隊的本意是想用它從水路進攻天京,故屬於&ldo;借師助剿&rdo;範圍的事件。在議買該艦隊時,從清廷中樞到上海買辦官紳,都想握有對艦隊較大的控制權。他們說:&ldo;買成之後,必須任憑中國僱用洋人學習駕駛,……唯我指揮。&rdo;這就與英國侵略者要想將該艦隊置於自己控制下的圖謀發生衝突。1863年1月16日,清政府委任李泰國赴英購買艦隻,他與自封艦隊司令的阿斯本簽訂了駭人聽聞的十三條合同。合同規定,阿斯本不僅是該艦隊司令,而且是清王朝的海軍總司令。也就是要控制全中國的新式艦艇。李泰國在給英國首相羅素的報告中毫不掩飾他說該合同是為了&ldo;把(清朝)皇帝牢牢束縛住&rdo;。
1863年9月,該艦隊的8艘艦隻先後駛至上海。清政府各洋務集團之間雖存在著各種矛盾,但處於迫在眉睫的中國近代海軍馬上要被侵略者所佔有的恐懼感之下,基本上都主張將這支反客為主的艦隊遣退,都對它的進入加以抵制。其中曾國藩、李鴻章所起作用較為突出。這同阿斯本艦隊與曾、李利害衝突尖銳及形勢有利於曾、李有關。該艦隊來滬之日,正是湘淮軍&ldo;可以合圍金陵,無須該船協剿&rdo;之時。清方以80餘萬兩的損失費為代價,將這支艦隊&ldo;請&rdo;了出去。
敘述至此,可以談一下&ldo;借師助剿&rdo;與洋務運動的關係了。
洋務運動,從其整體說,是引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興辦和發展近代工商業及相應地發展新的文化教育運動。但它的興起,卻是為了鎮壓太平大國為主的人民革命,而購置和引用西方先進武器為開端的。&ldo;借師助剿&rdo;典型而集中反映了這兩個特徵。為什麼要洋人來&ldo;助剿&rdo;?是因為清王朝力量不足以將人民革命鎮壓下去;為什麼要&ldo;借師&rdo;?因為&ldo;夷兵&rdo;武器先進,擁有熟練使用&ldo;堅船利炮&rdo;的軍事人員。人與器的統一,即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清軍乃至太平軍購買和使用西洋新式武裝,幾乎與&ldo;借師助剿&rdo;是同步進行的,都是產生於19世紀50年代前期。但前期是買其器而未用其人,&ldo;借師&rdo;是既用其器又用其人,而中外混合的洋槍隊中的華人,接受了新式武器的使用操練和對新技藝有一定的感性、理性知識,更是使用新式武器的清軍兵員所比不上的。清軍,尤其是李鴻章的淮軍,首先認真地把洋槍隊的&ldo;人&rdo;與&ldo;器&rdo;的統一運用於其軍隊。李氏在&ldo;與西洋軍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