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3 頁)
)、真田信繁(幸村)之父。真田昌幸幼名武藤喜兵衛。青年時期擔任信玄的隨從。長筱(設樂原)之戰後,其兄長真田信綱及真田昌輝戰死於長筱原,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以繼承家督職位。1578年上杉謙信去世,真田昌幸趁機奪取上野沼田城,武名開始為人所稱道,1580年敘任安房守。1582年武田家遭到織田家滅亡,真田昌幸歸順織田家,納入關東方面大將瀧川一益的旗下。同年發生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喪生。織田家威信自此大失,剛被征服不久的甲、信一帶陷入混亂。北條家以五萬六千大軍在神流川之戰中擊敗滝川一益,奪取關東、上野主導權,更在進入北信濃後割讓部分領地取得上杉家的諒解,取得向西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德川家出兵攻佔武田舊領─甲斐。北條、德川兩家大舉擴張領地的結果,國境線日益接近,雙方在若神子對峙80日。之後雙方和解,家康以將其女督姬嫁與北條氏直,於1583年完婚。在前述的亂局中,考驗著真田昌幸的處世智慧與手腕。滝川一益戰敗後北條家稱霸關東,真田家立即歸順北條方。但北條家攻擊沼田城、開始入侵信濃,威脅到真田家存續時,真田昌幸又背棄北條家,透過武田舊臣屬的居中協調與德川家親善,並派長子真田信幸(關原戰後改名信之)至德川家成為人質。之後德川、北條兩家和解,德川家康為了取信北條家,要求形式上屬於己方的真田家將沼田城歸還北條方。真田昌幸加以回絕,除了著手修築上田城外並倒向上杉家。真田昌幸的反覆引來德川、北條的不滿,1585年兩家分別攻擊真田家在信濃、上野的領地。信濃上田城遭受德川家的鳥居元忠領軍攻打,爆發第一次上田城合戰(別稱神川合戰)。此役真田昌幸以寡擊眾擊敗德川軍。此後真田昌幸以次子真田幸村為人質,服從上杉景勝。1586年上杉景勝歸順羽柴秀吉,而順從於上杉家的真田昌幸也間接成為羽柴集團的一員,受到其保護。例如真田家與北條家在上野沼田的領地一直爭端不斷,1589年終於由豐臣家加以調停,名胡桃城歸真田家,沼田城歸北條家。但北條家的豬俁邦憲私自奪取名胡桃城,造成豐臣家以此為口實,於次年召集諸大名展開小田原征伐,攻滅北條家。之後真田家對豐臣家大致忠誠,並於15921597年配合秀吉出兵朝鮮。真田昌幸不斷的改變姿態,轉換立場,以致獲得豐臣秀吉所稱&ldo;表裡比興之人&rdo;的描述。這種作為雖不無有損真田昌幸絕世謀將的成分,但也說明瞭當時弱小大名必須不斷努力求生存的殘酷景況。真田幸隆第三子,絕代的謀將,因善於在各勢力之間周旋而被豐臣秀吉稱作&rdo;表裡不一之人&rdo;。7歲時因為向武田家表示忠誠而被父親從上田秋和鄉的領地送至甲府,得到武田信玄的喜愛並選為信玄近習六人的其中一人。後世大多認為這對於他日後的戰略、戰術等各方面才能的養成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永祿4年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時首次上陣,當時15歲的昌幸與同樣初陣的土屋昌次在武田與上杉的激戰中負責防守本陣。武田勝賴時代率眾攻入西上野,佔領了沼田城,將利根、吾妻ニ郡納入了武田的勢力範圍。然而與昌幸的活躍成對映的是,主家武田氏卻正一天一天地衰退下去。天正十年(1582),織田、德川、北條聯合進攻武田家時,昌幸曾邀請武田勝賴來此避難,但勝賴改道小山田信茂的巖殿山城,不想信茂又突然變卦,不許勝賴進城,走投無路的勝賴於天目山自盡,武田家滅亡。失去了主家的昌幸在織田、北條、上杉、徳川與豐臣各勢力之間遊離不停,憑藉罕見的政治智慧保全了真田家。天正十三年(1585),改為依附上杉家後,招致德川的進攻。在上田城,昌幸以寡兵擊敗了德川家鳥居元忠所率的數倍於己的敵軍(神川合戰)。戰後正式從屬於豐臣秀吉,其才能被秀吉評價為&ldo;表裡不一之人&rdo;。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