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部分(第3/5 頁)
慶進行和平談判的**,依據談判進行情況,致電主持中央工作的**,提出準備將浙東、蘇南、皖南部隊在適當時機撤到江北和八路軍南下支隊與新四軍第5師靠攏的意見。
黃克誠的進言,**、周恩來的南方戰略收縮意見,表明戰後**戰略發展方向已有重大變化,這就進一步促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加快了思考。
9月17日。**將一個醞釀了十多天的戰略構想,透過這一文電,電告正在重慶談判的**和周恩來。**指出:東北為我勢所必爭,熱、察兩省必須完全控制。紅軍在東北現已開始撤退,據說在12月初將撤完。
內蒙紅軍即將撤退,已三次要求我接防德王府、百靈廟一線。傅作義尚未遇到我之打擊,胡宗南在敵人掩護下完全可能進入平津,冀東尚有偽滿軍五個旅及本地偽軍共約5萬人,華北、華中、山東偽軍尚多。在此情況下,我之戰略部署須立即加以考慮。
**在全面分析全國局勢後,提出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和部隊大規模調動的部署,這個“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就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最初提法。**的主張是:我們必須在冀東、熱河控制重兵,除現在派去東北部隊外,並須屯集至少5萬軍隊在冀東,以備紅軍撤退時能搶先進入東北。因此,現在必須立即計劃調集10萬至15萬軍隊到冀東、熱河一帶。否則將會來不及,對東北與熱河的控制,均將沒有保障。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我們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方針。否則我之主力分散,地區太大,處處陷於被動。
因此,我們意見,新四軍江南主力部隊立即轉移到江北,並調華東新四軍主力10萬人到冀東,或調新四軍主力到山東,再從山東、冀魯豫抽調10萬人到冀東、熱河一帶。而華東根據地則以剩餘力量加以擴大去堅持。為了加強冀熱遼地區工作,應即成立冀熱遼中央局,派高崗、富舂、,康生等去工作,並須組織強有力的軍事指揮機關,以陳毅或**或徐向前去擔任。
9月18日,**起草的**中央向**談判代表團的通報電文中還反映了饒漱石和黃克誠的建議。該電文主要內容如下:(一)西安確息,英美高階人員向國民黨高階人員說:如果此時**控制張家口、承德、山海關一帶,並利用蘇聯掩護控制滿洲,則英美將來在和平會議上對國共問題不能不採取折衷辦法,如果**此時沒有實行此著,則**問題不難解決雲。
(三)滿洲四周連線蘇聯勢力,南面旅大又系蘇聯軍事管制地帶,故我們如能控制熱、察及冀東,在滿洲沿海又配置數萬兵力,即可阻止蔣軍進入滿洲,控制東北,此著關係極大……..昨電抽調10萬至15萬兵力的部署望速考慮。又饒漱石提議從新四軍調數萬兵力到山東,以便山東兵力能迅速進入東北。黃克誠提議隴海以南兵力北調,以熱、察、東北為第一全國戰略根據地,以山東、太行為第二戰略根據地,其餘為衛星,他認為如此,可長期堅持,一切不怕。
在這份電報中,**對黃克誠的建議的概括稍有出入,但基本反映出了其向北推進和發展的思想。
9月19日,**就**、朱德17日電覆電錶示完全同意,並寄予了高度的信任。**指出:完全同意提出筠電所提戰略部署,蘇南、浙東、皖南主力迅速即開,冀東屯兵五萬,併成立冀熱遼中央局及軍事領導機關,人選請你們考慮。建議由政治局形成決議,在此工作緊張時期內,全權委託書記處及中央主席及代主席行使政治局職權。
接到**電示後,**立即召開政治局會議,在延安的重要領導人共十八人參加了會議,主要是討論將原來**中央決定的“向北防禦,向南發展”的戰略方針改變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首先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