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剖檢技術第一章 屍體剖檢概述(1)(第2/3 頁)
大約等於動物的體溫與屍體溫度之差。屍體溫度下降的速度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如受季節的影響,冬季天氣寒冷將加速屍冷的過程,而夏季炎熱則將延緩屍冷的過程。檢查屍體的溫度有助於確定死亡的時間。
(二)屍僵
動物死亡後,肢體由於肌肉收縮而變硬,四肢各關節不能伸屈,使屍體固定於一定的形狀,這種現象稱為屍僵。
動物死後最初由於神經系統麻痺,肌肉失去緊張力而變鬆弛柔軟。
但經過很短時間後,肢體的肌肉即行收縮變為僵硬。
屍僵開始的時間,隨外界條件及機體狀態不同而異。
大、中動物一般在死後1.5~6h開始發生,10~24h最明顯,24~48h屍體開始緩解。
屍僵從頭部開始,然後頸部、前肢、後軀和後肢的肌肉逐漸發生,此時各關節因肌肉僵硬而被固定,不能屈曲。解僵的過程也是從頭、頸、軀幹到四肢。
除骨骼肌以外,心肌和平滑肌同樣可以發生屍僵。
在死後0.5h左右心肌即可發生屍僵,由於屍僵時心肌的收縮而使心肌變硬,同時可將心臟內的血液驅出,肌層較厚的左心室表現得最明顯,而右心則往往殘留少量血液。
經24 h,心肌屍僵消失,心肌鬆弛。
如果心肌變性或心力衰竭,則屍僵可不出現或不完全,這時心臟質地柔軟,心腔擴大,並充滿血液。
因此,發生敗血症時,屍僵不完全。
富有平滑肌的器官,如血管、胃、腸、子宮和脾臟等,由於平滑肌僵硬收縮,可使腔狀器官的內腔縮小,組織質地變硬。
當平滑肌發生變性時,屍僵同樣不明顯,例如敗血症的脾臟,由於平滑肌變性而使脾臟質地變軟。
瞭解屍僵有助於在診斷過程中加以鑑別。
屍僵出現的早晚,發展程度,以及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外界因素和自身狀態有關。如周圍氣溫較高時,屍僵出現較早,解僵也較迅速,寒冷時則出現較晚,解僵也較遲。
肌肉發達的動物,要比消瘦動物屍僵明顯,死於破傷風或番木鱉藏中毒的動物,死前肌肉運動較劇烈,屍僵發生的快而且明顯。死於敗血症的動物,屍僵不顯著或不出現。
另外,如屍僵提前,說明動物急性死亡並有劇烈的運動或高熱疾病,如破傷風。
如時間延緩、拖後,屍僵不全或不發生屍僵,應考慮到生前有惡病質或烈性傳染病,如炭誼等。
除了注意時間以外,還要注意關節不彎曲。
發生慢性關節炎時關節不彎曲。
屍僵時,四個關節均不能彎曲,而慢性關節炎只有1個或2個關節不能彎曲。
由此可見,檢查屍僵,對於判定動物死亡的時間和疾病的狀態有一定的意義。
(三)屍斑
動物死亡後,由於心臟和大動脈管的臨終收縮及屍僵的發生,血液被排擠到靜脈系統內,並由於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屍體的低下部位,使該部血管充盈血液,呈青紫色,這種現象稱為墜積性淤血。
屍體倒臥側組織器官的墜積性淤血現象稱為屍斑。
一般在死後1~1.5 h即可出現。
屍斑墜積部的組織呈暗紅色。
初期,用指按壓該部可使紅色消退,並且這種暗紅色的班可隨屍體位置的變更而改變。
隨著時間的延長,紅細胞發生崩解,血紅蛋白溶解在血漿內,並透過血管壁向周圍組織浸潤,結果使心內膜、血管內膜及血管周圍組織染成紫紅色,這種現象稱為屍斑浸潤,一般在死後24h左右開始出現。
如改變屍體的位置,屍斑浸潤的變化也不會消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