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剖檢技術第一章 屍體剖檢概述(1)(第1/3 頁)
第一節 屍體剖檢概述
一、屍體剖檢的意義
屍體剖檢(necropsy)是運用獸醫病理學知識檢查屍體的病理變化、確定疾病所處的階段,來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一種方法。
是獸醫臨床實踐和疾病研究中必不可少且簡便快捷的方法,也是獸醫病理解剖學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
屍體剖檢有其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3方面:
1.總結經驗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透過屍體剖檢,可以直接觀察被檢動物所有的組織和器官,識別有何病理變化、聯絡臨床症狀,進一步推斷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瞭解疾病的性質。
驗證對患病動物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及時總結經驗以提高獸醫的臨床診療水平。
2.屍體剖檢是獸醫臨床上最為客觀、快速、準確的診斷方法之一
對於一些群發性疾病如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性疾病和營養缺乏症等,或對一些群養動物(尤其是中、小動物如豬和雞)的疾病,透過對發病動物和自然死亡動物進行屍體剖檢可以及早做出診斷,及時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促進病理學教研和發現臨床上新出現的疾病
屍體剖檢技術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際操作技能,是獸醫病理學不可分割的,也是研究疾病的必需手段,同時還是學生學習獸醫病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條途徑。
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和一些新畜種、新品種的引進,以及規模化養殖的不斷擴大,臨床上會出現一些新病,有一些老病也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給臨床診斷造成一定的困難。
對臨床上新出現的問題,或新的病例進行屍體剖檢,可以瞭解其發病情況,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以及應採取的措施。
除了上述3方面的意義以外,透過對屍體剖檢資料的積累,還可為各種疾病的綜合研究提供重要的資料。
屍體剖檢需按照剖檢術式進行,即按一定的順序對被檢動物的所有組織和器官進行檢查。
在臨床實踐中,按剖檢目的不同屍體剖檢可分為診斷學剖檢、科學研究剖檢和法醫學剖檢3種。
診斷學剖檢的目的在於查明病畜發病和致死的原因、嚴重程度、目前所處的階段和應採取的措施。
這就要求對所檢動物的全身每個臟器和組織都要做細緻的檢查,並匯總其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科學研究剖檢以學術研究為目的,如人工造病以確定實驗動物全身或某個組織器官的病理學變化規律,多數情況下,目標集中在某個系統或某個組織,對其他的組織和器官只做一般檢查。
法獸醫學的剖檢則以解決與獸醫有關的法律問題為目的,是在法律的監控下所進行的剖檢。三者各依其目的要求來考慮剖檢方法和步驟。
二、常見的死後變化
動物死亡後,有機體變為屍體,受體記憶體在酶和細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動物死亡後逐漸發生一系列的死後變化,在檢查判定大體病變前,正確地辨認屍體變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後變化誤認為生前的病理變化。
屍體的變化有多種,其中包括屍冷、屍僵、屍斑、屍體自溶、屍體腐敗和血液凝固。
(一)屍冷
指動物死亡後,屍體溫度逐漸降低至外界環境溫度水平的現象。
屍冷之所以發生是由於機體死亡後,新陳代謝停止,產熱過程終止,而散熱過程仍在繼續進行。
在死後的最初幾小時,屍體溫度下降的速度較快,以後逐漸變慢。
通常在室溫條件下,一般以1c\/h的速度下降,因此動物的死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