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2/3 頁)
-46,由於沒接受飛行檢驗就被送到前線,被飛行員們視為&ot;飛行棺材&ot;。c-46機身長76英尺,翼展寬108英尺,裝備兩個2000馬力的引擎,時速可達183英里/時。
從 c-46上看喜瑪拉雅山。
機艙內,三個人長長出了一口氣。後艙,從飛機結冰開始,就一直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的二十多位乘客不約而同地鼓掌:&ot;機長太棒了!&ot;c-53經停汀江,邦德要在這裡下飛機,而機長德堪佐夫還要帶著他的乘客完成還未完成的旅行,飛向本次航班的目的地-加爾各答,在和機長告別時,在以往的飛行中,遇到過多少次險情但都沒有今天這樣如此驚心動魄的邦德握住機長德堪佐夫的手:&ot;生命,真是妙不可言!&ot;也許只有經歷過大劫大難又重新回到這個世界的人,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豈止機組技術精湛,旅客的表現更棒!
回憶起這次難忘的飛行,中國航空公司副董事長,威廉蘭霍恩邦德這樣在日記中描述:
…能僥倖活下來,是由於本次飛行,我們擁有一位老資格、飛行技術甚佳的飛行員和最好的報務員,另外德律風根定向儀和發動機儀表的表現相當出色,還有,在瀕臨絕境中,旅客們堅持得非常好。真的,&ot;中航&ot;公司的旅客遭受困境而毫無騷亂及怨言,令人驚奇,讓我感動。
現在我知道,中國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們是怎樣飛越&ot;駝峰&ot;的!(注二) 難道僅只是邦德一個人的生命&ot;妙不可言&ot;?難道那些把孤魂留在了雪山深處的弟兄們的生命就那樣算了?劫後慶幸的&ot;激動&ot;就是那麼一小會兒,邦德知道,此行目的是,第一,瞭解了氣候&ot;危險&ot;的程度,第二,如何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把傷亡減少到最小。這些不僅是&ot;中航&ot;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回復國民政府交通部、&ot;泛美&ot;總部的詰問所需解答的問題。
回到重慶,在和王承黻詳細談過如何有驚無險地飛越了&ot;駝峰&ot;經歷後,&ot;中航&ot;副董事長再次給國民政府交通部和&ot;泛美&ot;總部寫信,回復是以邦德和王承黻兩個人名義寫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