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舔而不自知(第3/9 頁)
范雎直接道:“王的初衷是解決李牧之危,現在李牧可有空造反稱王?”
趙王偃都愣了一下,李牧率兵攻楚,現在都沒有在代地,而他派人去代地,十分順利的用推恩令扶植了李牧的一些除嫡子以外的兒子。
也就是說,即便李牧迴歸代地,恐怕也只會自亂陣腳,家宅之亂就足以拖住他。
范雎繼續道:“當初推行推恩令,目的並非只解決李牧帶來的威脅,而是一勞永逸地解決像李牧一樣可能帶給王室威脅的貴族世家。”
“如今只需要加大對各世家次子三子的籠絡,必要的時候,王甚至可以表明身份,讓這些次子三子更加地堅定。”
“如此,只需堅持一段時間,王就可以派大臣順理成章地商議並頒佈推恩令,以安民心,以結束這場動亂,也讓所有趙國人感恩王恩浩蕩。”
范雎自然知道趙王偃在擔心什麼,所以給了對方一顆定心丸。
“到時,有了勢力的次子三子必定對王感恩戴德,現如今小小的爭論又算得了什麼。”
范雎為了分散趙王偃在這件事情上的注意力,想了想道:“我最近閉門謝客期間,得秦國密報傳來一訊息,相信王必定感興趣。”
趙王偃心道,秦國的訊息有什麼能讓他感興趣的地方?
范雎讓宮廷侍從準備了一點東西,幾根紮起來的尖銳木樁,捆綁成一排,然後又找來一根長條胡凳。
范雎當著趙王偃的面將胡凳推向那一排尖銳木樁,胡
凳因為慣性撞在了那排木樁上,直接被掀得摔倒在旁,甚至在地上翻滾了好幾圈。
凳子表面上,因為碰觸的力道不小,被那一排尖銳的木樁戳出來不少傷痕。
范雎重複著上面的動作,一次一次將胡凳推向那排尖銳木樁。
趙王偃看得迷惑。
范雎直接指著那排尖銳地扎一起的木樁道:“秦國上下,稱其為拒馬樁。”
“只需在城門前紮起這樣數量足夠的拒馬樁,趙王認為以後的趙國騎兵還能攻下幾座城池?”
趙王偃看向那面目全非的胡凳和那排木樁,身體不由得一正,呢喃出聲:“拒馬樁,拒馬樁!”
若每座城市前都搭建這些玩意,他趙國戰馬豈不是如那胡凳一樣,人仰馬翻,更別提什麼攻城掠池了。
從此他趙國騎兵將困於趙國草原,再難有任何建樹。
范雎繼續道:“這些拒馬樁僅需要一些稍微結實的樹木即可大量製造,而趙國的馬匹需要投入多少,還有後續的養護又得花費多少?”
趙王偃:“……”
范雎心道,拒馬樁的確是騎兵天敵,但世上一物剋一物,自然有破壞拒馬樁的有效辦法,怎麼也不至於讓趙國騎兵就這麼簡單的失效,比如火攻,一場大火就能讓數量再多的拒馬樁毫無用武之地,甚至費力氣安裝的拒馬樁越多,反而會成為累贅和被敵攻克的要點。
范雎也只是用拒馬樁牽制住此時趙王偃注意力一段時間,那麼趙王偃就沒時間在推恩令上找范雎麻煩了,而推恩令一但時間拖得久了,邯鄲恐怕更沒時間管范雎了。
趙國的強大建立在騎兵之上,小小的拒馬樁的確暫時讓趙王偃現在沒空理會范雎。
趙王偃還在感嘆,范雎連秦國這麼機密的事情都告訴了他,是真的越用越習慣,這麼一個排憂解難的人放在身邊的話,就感覺世上再無不順心的事情一樣。
范雎離開的時候,趙王偃還在那裡研究拒馬樁。
范雎走在路上在想著,趙國人才濟濟,小小的拒馬樁恐怕困擾不住趙王多久,還得想個辦法拖到推恩令帶來的影響至在趙國爆發時期才行。
正想著,這時一女侍匆匆忙忙跑到了范雎身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