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暴躁的葛女士(第1/2 頁)
從公司回來,葛女士就在家開啟了罵街模式,逮誰罵誰。
她一向如此。
只要心裡稍有不順,就必須宣洩出來。不過,她宣洩的物件僅限於家裡的成員。
面對外人,葛女士向來如春風沐浴般的和煦。
家裡的成員,丈夫李志國她不敢罵,兒子李小勇她也只敢咆哮兩句,這時候如果沒有和兒媳婦全淑芬幹上,那能被罵的,就只有李小可一個人。
這次,無論葛女士罵多久,李小可都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那吃了去死的!一個個都死到哪去了?”
“百事不做,只等著老孃做好飯來餵你們!”
……
這些話,李小可從小聽到大,早聽得耳朵生繭。
李小可自動過濾掉這些聲音,她拿出自己的存摺,這時候辦銀行卡的人還不多。每月工資發到手就去銀行存到存摺上,年底把存摺上的大頭拿出來存定期,存摺上的錢是按活期計息,利息低得可以忽略。
抽屜裡的現金有380元,是她上個月的工資。存摺上有2900,還有兩張各元的定期存單,一共,這個數字讓她感到踏實。
這裡要感謝李小可的媽。
葛女士雖然嘴巴毒,但不拿兒女們的錢,也不要他們交伙食費。但也不准他們隨意用錢,只要看到誰買了在她看來不需要或不實用的東西回來,她會追著罵上幾個小時。
在葛女士看來,只有錢在存摺裡,日子才能過得有底氣。
李小可17歲上班,這5年的工資獎金都在這了。
上一世,9月份她認識了渣男,幾個月後失業了,家裡生怕她因此嫁不出去,快速張羅著辦了婚禮。這筆錢,變成了嫁妝。
離婚後,她除了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就只剩下一堆既佔地方又不能變現的家電被褥和各種家用品,還有一臺摩托車。嫁妝雖然回來了,卻像她這個人一樣,所有東西都被打上了二手貨的標籤,沒有了原來的價值。
這一世,自己的錢自己花。
這個班,李小可是不打算繼續上了的。
但是不能直接和葛女士談,葛女士只要聽個開頭,就不會讓人有繼續說的機會。
李小可準備先和父親李志國談談,能徵得父親同意最好,如果他也不同意,大不了就找一個晚上,直接修書一封,逃跑唄。
老天把她送回來,難道還要重新走一遍曾經走過的路不成?
李小可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家的媽那麼溫柔,自己家的媽天天跟吃了火藥包似的,一天不炸毛都不能夠。
家裡永遠都是低氣壓。
葛女士每天都很忙碌。家周圍全是宅基地,但蓋了房的就那麼幾戶。她就在那些空地上種了很多蔬菜,每天下班後以及每個週末,她不是在給菜地澆水施肥,就是在忙著各種季節的播種和收穫,挖了土豆挖紅薯,挖了蘿蔔挖芋頭。
夜色中,經常能看到葛女士彎腰在菜地裡勞作的身影。
每次一挖就是幾百上千斤,把葛女士累的人仰八叉。幾個孩子自小都沒幹過農活,來到菜地不是踩了藤,就是一鋤下去挖破紅薯土豆,氣的葛女士直罵人,索性不要孩子們幹。
因為產量太多,土豆邊吃邊發芽,紅薯爛的很快,隔幾天就會有一些新爛掉的紅薯,長出灰綠的毛,又得花時間把它們一個個清出來扔掉,不然其他的紅薯都會被汙染,爛得更快。
分批收穫採摘,那不行。
葛女士有自己的原則,同一批種的紅薯,就得同一批次挖完,挖完了好耙地,撒下新的蔬菜種子。
而且所有的糧食作物或蔬菜,都必須長到最大的時候才能採挖。
菜市場的南瓜,比拳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