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蹉跎歲月(二)(第1/2 頁)
一個月以後,高加林的身影又出現在城關建築的工地上,繼續幹著原來的活路,雄風依舊。
加林還是過去那樣,工作服一穿,幹起活來水裡泥裡和民工沒有什麼兩樣,但他強大的內心世界是世人難以度量的,有電時電燈,沒電時柴油燈,夜夜如此,有多少回亮到了天明,他在求知,他在求索。
加林一有時間就回首前塵,他思考著為什麼有的人工作事業徑情直遂。而他卻這樣的辛苦艱難,難道農民家庭的出身就是他的原罪嗎?他難道真的就找不到生活中的阿里阿德涅之線嗎?(注:在希臘神話中的阿里阿德涅是米諾斯國王的女兒,他愛上了雅典王子忒修斯,贈給他一個線團讓他進迷宮殺死了怪獸,並沿著線找到來路,走出了迷宮。後人用該線比喻走出困境的途徑。)
現在經過一番靜靜地讀書思考,高加林終於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這根阿里阿德涅綵線,這就是勞動讀書,在勞動中錘鍊意志,強健體質;在讀書中淨化心靈,昇華人格。
加林想如果真的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索性就先幹好眼前的事情吧。只要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他心裡也就踏實了。
回村的這幾年,加林沒有好好地度過一個春節,兩個春節在家裡過,一個春節在建築工地上過。過春節對一般農村青年來說,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吃好的,穿好的,走親戚串朋友,鬧洞房,看人家娶的新婆姨。可對高加林來說,卻不是這樣,他除過睡覺,就是看書寫字。就拿在工地上的這個年來說吧,放春節假,工地上留兩個人,加林和門口的吳老頭,一個看大門,一個看工地,加林從家裡帶來米麵,兩人合灶,一人有事一人頂著。
年頭一次回家,加林的黑皮兜裡被幾個檔案袋子塞得滿滿的。一有時間,他就喜歡一個人鑽在故紙堆裡。
這幾天,加林便把前幾年在省會城市西北大學新聞班培訓的材料從一個檔案袋子裡拿了出來,隨意地翻閱著,這些材料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他視為至寶。那是油印的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的講義。對於復旦大學高加林並不陌生,在他的求學生涯中,那時學校的教學工作和無產階級政治相掛帥,因而他經歷了學哲學用哲學,進行上層建築領域裡的革命,批林批孔,評法批儒,評水滸批宋江,反擊右傾翻案風等政治運動。而那時全國性的大報紙《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及《紅旗》雜誌,在那時起著輿論導向作用,報上時常發表復旦大學革命大批判組的文章,副標題常常是XX級工農兵學員。高加林對那些大篇文章特別關注,一眼就能記住標題。他多麼想站在主席臺上,手捧報紙,面對人山人海,大聲朗讀著這些戰鬥的檄文。因為,高加林從小口才很好,在小學讀書時,老師經常讓他領讀課文,他讀書儘量模仿廣播員,音質雄渾,抑揚頓挫,吐字清晰,每個字都能讀出聲調來。他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著名播音員齊越、夏青、方明、鐵成、曹燦等人的播音風格很欣賞。上了中學後更加施展了他的才華,他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夏青為楷模,他曾經模仿夏青站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臺上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那樣,站在後山坡上,手捧著《人民日報》把張春橋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的長篇大文一口氣讀完,差一點尿溼了一褲子。上中學時,班主任安排他在早讀時間給學生讀報上的文章。他那時管著班上的報紙,因而報上的大篇文章,他幾乎是每篇必看,有時裝在書包帶回家看,並且是當做政治任務來讀的。至今,他還記得復旦大學幾篇革命大批判文章的題目《秦王朝建立過程中復辟與反覆闢的鬥爭——兼論儒法論爭的社會基礎》、《從洋務運動看崇洋媚外路線的破產》、《評水滸的投降主義》、《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現在跟前還有幾本復旦大學的學報《學習與批判》雜誌